书城投资跑赢通胀:通货膨胀下的理财之道
6474900000008

第8章 输入性通胀: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的后果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后,温家宝总理就目前的通货膨胀现象表示,目前中国出现的通胀是国际性的。其中,某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汇率和大宗物资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而这将会令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对中国的影响“难以控制”。

温家宝总理所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其实就是指并不是由一国市场内生的通货膨胀,而是由于外国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导进入国内的,由外部经济因素传导到一国国内后,引起的物价总水平上涨。

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日益显现出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5.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尽管2011年以来这一数据有所回落,但整体上升幅度依然很大。其中,原材料与能源、中间品和生产用制成品进口价格指数均达到70%以上。在PMI连续3个月回落的同时,进口价格指数却居高不下,反映出中国生产进口需求和成本短期内面临上涨的压力,同时也暗示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容忽视。

事实上,从2010年第四季度起,中国的进口价格指数与PPI已经重新步入上升通道。

康师傅方便面半年内三次调价,联合利华、宝洁等日化企业酝酿集体涨价。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原材料价格上涨。

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曾公开表示,其日用化学产品价格上调的理由是,上游原材料石化产品、植物油、无机化工产品等近期平均上涨了40%左右,直接带动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约20%。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对石油、铁矿石等进口原材料具有较高的依赖,随着这些产品国际价格的快速上涨,中国采用这些原料生产的制成品价格也随之上涨,最终也就必然要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的CCIEE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研究报告显示,该指数自2009年2月见底以来持续攀升,2011年1月创出新高。其中,原油、金属、铁矿石、稀土等工业原材料涨势凶猛,有的已突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高点,并且目前均仍处于上升通道当中。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均价涨幅已达62%,特别是下半年,铁矿石指数单月同比涨幅均维持在60%以上。而稀土产品出口价格涨幅表现得更加疯狂,CCIEE稀土指数一年来上涨近5倍。

针对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中国百姓只有开源节流,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成本上涨的压力。比如,国际油价上涨了,现在汽油越来越贵,可以转而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出行,低碳环保;进口食品物价上涨了,可以购买国产品牌的产品等。

阅读点睛:

尽管从表面看来,国际大宗商品持续上涨对中国国内通胀影响不小,但由于中国本身具有控制输入型通胀的机制体制,因此中国一定有能力有条件把输入型通胀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