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跑赢通胀:通货膨胀下的理财之道
6474900000049

第49章 邮票该怎样投资

在通货膨胀日益加剧的今天,收藏品投资呈现极其火暴的局面,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试图在艺术品收藏的市场分得一杯羹,那么,在进行邮票投资时,面对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邮票和熙熙攘攘、瞬息万变的邮市时,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1.掌握邮票市场行情

了解邮市行情,首先要了解邮票的发行情况,了解邮电部门一年内将发行多少套邮票,将发行多少张小型张,每种邮票的发行量等。其中,最后一点较难搞清楚,不过,这可以通过了解前几年每种邮票的发行数量来作出预测。另外,也可以从集邮杂志和报纸上了解有关邮票的发行情况,了解国家对集邮活动和邮市的基本态度。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邮市行情。

2.确定投资目标

在对邮市行情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就应确定投资目标。首先,应确定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如果经济基础雄厚,短期内不用的钱较多,就可以做长期投资的打算。有些长期投资者,他们一下子买上几百版版票或几十封小型张,然后储存起来,过几年或十几年再拿出来卖,即可获得较丰厚的利润。如果经济状况欠佳,手头的钱不多,或是钱虽多,但又不能长期占用,就可做短期投资打算。短期投资需要多跑几次邮票市场,随时注意邮市行情,随时买进和卖出。

3.掌握进票和放票的时机

邮票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进票与放票得到较高的利润。这就需要把握好进票与放票的时机,否则,不但不会得到较高的利润,还会亏本。但是,邮市上的价格瞬息万变,把握好进与放的时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资者当机立断,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磨炼,需要冷静分析和积累经验。

邮票投资者一般都希望在某种邮票价格最低时吃进,在其价格最高时抛出,这样,就能获得较高的利润。所以,在进票时,选择比较低的价位即可吃进,选择比较高的价位即可抛出,这样尽管赢利稍微少些,但风险较小,成功率大。在选择进与出的时机时,不可太贪心,贪心的人往往要吃大亏。那么,如何把握票价的较低和较高价位呢?这就要靠对影响邮票价格的经济、政治、社会、舆论、资金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一般来说,邮市的低潮期正是进票的大好时机,高潮期是放票的最佳时期。

在把握邮票进与出的时机时,还要善于分析邮市人们的心理。通常而言,人们习惯于买涨不买跌。当邮市热潮时,人们普遍认为要赚大钱,就连过去无人问津的邮票都大量吃进。而当邮市处于低潮时,热门票也无人过问。这时,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别人都买我卖,别人不买我买,就能出奇制胜。

在选择进与出的时机时,一定要果断。遇到失败,要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逐渐把握进和出的时机。

4.步入邮市如何讨价还价

在邮市上,同一类型的邮票,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价格,其中的差异就在于是否会讨价还价。

讨价就是买主要求卖主开个价。首先要在行动和态度上为自己创造出有利条件。当卖主开价后,应学会用言辞让卖主把开的价降下来,其中的技巧在于:

(1)找缺陷、挑毛病

任何商品,从不同角度看,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或质量不是上乘,或内容不吸引人,或款式不新颖,或图案不精美,或品相不好等。总之,你要千方百计指出这种邮票的不足之处,这样,你想讲价就会有充足的理由。

(2)作比较,举例证

你要想买某一种邮票,你可以对卖主说,刚才有人卖这种票,价格很便宜。这样,就可使卖主把价格降下来。

作为卖主,开价不宜过高,比心中想卖的价略高就行,因为人们绝不会只在一个地方问一个价就买,开价过高等于把顾客推给了别人。

5.应付邮价暴跌的策略

邮市上之所以会发生邮价暴跌,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当炒票大户把邮价炒到一定高度后,必然大量抛出手中的邮票,这势必引起邮价暴跌。二是由于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种因素造成的邮价暴跌,时间一般不会持续太长,少则五六天,多则半个月至1个月,当炒票大户抛出的邮票被邮市消化后,价格就会出现反弹,由低价位开始向高价位发展。而涨价幅度很可能比上次还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沉住气,手里的票不要急于出手。如果手中还有剩余资金,可以多买一些低价票放起来,等到邮价涨到一定程度时再抛出。

如果邮价暴跌是出于第二种原因,那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在这种情况下,手中压票的人应该看清形势,及时低价卖出,即便是“跳楼”价也要卖,不要怕亏本,否则,邮价可能还会更低。

如果手中压票是闲置资金,就要沉住气,“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把票压下,等待有利时机再出手。在压票期间,邮价不会总是很低,它还会有上升的空间,这种不太大的升值率,一般和银行利息差不多,因此,压票不会吃太大的亏。

如果急等钱用,想把手中的票赶快出手,而实在难以接受本地邮价,那就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听一下全国其他地方的邮市价格情况,碰到合适的邮价,就可把手中的压票抛出。

阅读点睛:

邮票投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技巧性地将邮票的经济收益和个人兴趣结合起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