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幸福达人养成计划
647400000007

第7章 寻找幸福(1)

第2章

十面埋“福”

寻找幸福

幸福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人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人们一直在思考: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获得幸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探索幸福的热情越加高涨起来:为什么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而我们却似乎并没有感到比以前更快乐?怎样才能真正使自己的生活幸福?这里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属于我们的幸福。

古今中外话幸福

幸福是什么?雨夜回家,看见家中温暖的灯光是一种幸福;或者,游子归来,妈妈撑一把伞在门口槐树下等候是一种幸福;又或者,如宋朝洪迈在《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中所说“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一种幸福。这些都是“幸福”的表现,但作为一个富有深刻含义的概念,幸福到底是什么?

幸福是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和中国的思想家对此已有所论述。苏格拉底把幸福和智慧联系在一起,认为幸福是由智慧和知识决定的。柏拉图则认为幸福只不过是“善”的理念,人们只有摆脱了现实世界,才能进入幸福的理念世界中去。伊壁鸠鲁对幸福的阐述更直接,他说:“幸福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标乃是得到快乐。”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孟子也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

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这里的“说”与“乐”即一种情感的满意状态,也是一种幸福感。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范仲淹。他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所阐述的是一种广博的、深邃的幸福感。这种幸福建立在别人快乐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与强调个人幸福为主的西方幸福观相比,这种幸福观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对立观点。

尽管中西文化对于幸福来源的看法有所不同,但幸福显然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就像一句经典台词所说那样:“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所以,我们很难说幸福的客观标准是什么,幸福完全是一种主观的体验。

在心理学上,如果要给幸福下个定义,我们可以这样说: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研究中,与幸福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主观幸福感”,它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当然,在不同的领域,人们也使用一些相似的术语,如:快乐、高兴、自我实现、成就感等。很显然,这些都是与主观幸福感有着相似内涵的一些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