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先读唐诗再旅行
6473700000023

第23章 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瀑布

李白的《将进酒》是唐诗的名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的生命也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富贵不能长保,还是散尽干金,恣意为乐吧。“自古圣贤皆寂寞”,奈何“饮者留名”多。“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还是一醉方休。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怀才不遇的悲叹,渴望人世的初衷都在其中了。这首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感极悲愤狂放,语言又是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节奏参差错综,快慢多变,一泻千里。读着它我们能够想到诗人挥洒豪放的豪情、凛然恣肆的盛气,这就是诗仙的风范,这就是大唐雄风。

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阔的景象,本非肉眼可以穷极,李白的诗篇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宋代评论家严羽评此诗“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确实如此,李白诗中的黄河也许比历代人眼中的黄河更为壮阔。

看黄河,还是去壶口吧,壶口在陕西和山西交界。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四百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黄河水飞速下落,水雾升空,涛声轰鸣,有气吞山河之势。夏秋季节,黄土高原暴雨频繁,黄河水势猛涨,瀑布宽达一百多米,方圆数里,水汽遮天,气势磅礴,是游览观赏瀑布的最好季节。冬季冰封雪冻,瀑布挂满冰棱,银装素裹,又是另一番景象。农历小雪、大雪节气前后,上游漂流下来的大冰块,落入壶口平缓处,冰块相交,冰峰冻结,冰桥天然合成,人履冰桥,如走坦途,人们称为“壶口叉侨”。而春季冰雪解冻,冰棱崩落,状如山崩地裂,声似炮轰雷鸣。

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壶口瀑布与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和雄伟多姿的龙门,并称“黄河三绝”。孟门山距壶口不远,河水被巨石一分为二,河水分流,俯视如门,故有“孟门”之称。黄河水流出孟门之后,就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气势,向中下游奔去。

在壶口看黄河水惊天动地地下落和奔流,是让人震撼的,它似乎正在形象生动地诠释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古训,也在演说着唐诗中“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浪淘沙》刘禹锡)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