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孙武子之后裔。父亲孙坚曾为朝廷镇压过黄巾起义,被提为乌程侯长沙太守,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时任联军先锋,后与刘表、黄祖作战时被伏击身死。长子孙策继其基业,并将江东逐渐收合,孙策轻骑死于许贡门客之手,临死之前将基业传于孙权。
孙权生得碧眼紫髯,相貌非凡。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之后,没有辜负父兄重托,在他手里,虽然在开拓疆域方面没有大的进展,但却先后挫败了老资格的政治家曹操和刘备,战胜了这两大劲敌,不仅巩固了东吴的政权,还能与曹操、刘备鼎立而三,成为雄踞江南的一代英主。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形势对东吴来说十分危急。是战是和,当时在东吴内部形成了对立的两派:以张昭为首的文官主张投降曹操;以程普为首的一班武将坚决主战。
张昭是东吴的主要谋臣,孙策在临终前曾叮嘱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因此,张昭的态度在当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的孙权年仅二十七岁,在这极为复杂的情形下,他的内心斗争很激烈。从内心来讲,他肯定不愿意投降曹操,正如鲁肃所说:“如像我们这样的人投降曹操,还可以回归故里,也不失州郡的分封;而将军投降曹操,归宿在哪里?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辆,马不过一匹,随从也不过数人,怎么能比南面称霸呢!”
可是要打不赢呢?那结果更不堪设想。面对两派的激烈斗争,孙权是寝食不安,犹豫不决。
也就是在这关键时刻,鲁肃、诸葛亮、周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鲁肃使他明白了根本的利害关系;诸葛亮使他确信还有刘备这个同盟者;而周瑜对敌我力量的透彻分析,则使他有了必胜的信心。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孙权作出了最后的决策:抗曹。而且,一旦决策,便斩钉截铁,不再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他当即决定,将抗敌之事全权托付给周瑜,让他负责指挥前方作战,自己则甘当后勤。正是因为孙权决策果断,用人得当,因此,上下一致,取得了赤壁大战的彻底胜利。
曹操曾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