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国智:品三国,立不败之地
6473400000077

第77章 德才兼备的用人观

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时,他十分注意物色后起之秀,加以培养和大力提拔。他选拔人才不仅重视才干,极重视德行。他在《前出师表》里推荐费祎、董允时,特别强调他们为人“良实,志虑忠纯”,并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

所谓“贤”,指的是德行高尚,有匡世济困之才的人。诸葛亮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诸葛亮把“择贤”作为其用人的首要标准,德才兼备作为其选拔人才的准则。经他培养和提拔的后继者蒋琬、费祎、董允和姜维都是德才兼备之士,为时人所推崇,当时蜀人把他们四人并列,称为“四相”,赞为“四英”。他们其实都是蜀国后期实际执政者,了解他们的为人及其对蜀国的贡献,就能理解诸葛亮“德才兼备”用人特点的好与坏。

诸葛亮用蒋琬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而不用时人认为“必代亮”的魏延,便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魏延是蜀汉一员猛将,其武艺和才能都不在“五虎将”之下,刘备在世时对他很看重。

刘备夺取汉中后,需大将镇守,众论以为必用张飞,张飞认为非己莫属。不料刘备却破格选用魏延,把他从牙门将军提升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当时一军尽惊。可刘备却不为所动。

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时倚魏延为军中一柱,由于他屡立战功,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郑侯。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诸葛亮的当然后继者。

可诸葛亮早就选定蒋琬为自己的后继者了。他在给后主密信中说:“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蒋琬。”

因为诸葛亮选拔后继者是根据其德才而定的。魏延虽有才干又勇猛过人,但在诸葛亮看来却是个性格孤傲,不能团结人的人。他与杨仪是军中的左右手,却闹得水火不相容,甚至与杨仪争论时差点杀了杨仪。

不能团结人的人,是不可能把一国治理好的。诸葛亮只用魏延的才能而没有托之以重任,这也算是诸葛亮的用人风格使然吧!

诸葛亮把后事付给蒋琬。

蒋琬随刘备入蜀后,任广都长。刘备因事到广都,误以为他不理事。当时恰逢蒋琬喝得酩酊大醉,心里很恼火,准备加罪把他杀掉。

诸葛亮对刘备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信诸葛亮,不加他死罪,仅把他撤职了事。后来,由于诸葛亮的推荐和提拔,由尚书郎至参军,后又升为长吏兼抚军将军。

诸葛亮率军出征,每次他都能做到足兵足食以相供给,对支持诸葛亮北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诸葛亮很赞赏他,认为是可以与自己共王业的人。

诸葛亮病逝,后主遵其所嘱,任蒋琬为尚书令,主持国政。当时,蜀国新丧元帅,远近危悚,可是蒋琬既无戚容,又无喜色,日理万机,镇静如常,因此,深得众望。

蒋琬为人度量宽宏,肯纳忠言,秉公办事,不计恩怨。

杨敏曾对人毁谤蒋琬,说他:“做事好像有气,诚实不及诸葛亮。”有人将这话告诉蒋琬,主张整治杨敏,蒋琬不同意说:“我实在不如,没有什么可推的。”后来杨敏因事下狱,人们都担心他会被处死,可是蒋琬秉公处理,杨敏得免重罪。在蒋琬执政期间,做到人和国安,没有辜负诸葛亮的重任。

同样,保卫蜀国达二十九年之久的费祎、董允和姜维也对蜀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蒋琬、费祎相继逝世后,由姜维负起保卫蜀国的重任,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坚持北伐,不负众望。可由于后主昏庸,对姜维派重兵守卫阴平等地的建议置之不理,使邓艾得以偷渡阴平,直捣成都,蜀汉终于灭亡。

蜀国之亡不能咎于姜维,除了形势所趋外,后主昏庸是主要原因之一。司马懿说:“假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诸葛亮逝世后,蜀国军国大政先后由蒋琬、费祎、姜维主管达二十九年,比之刘备、诸葛亮两人治蜀时间还长。在蜀魏对峙中,蜀弱魏强,对手又都是杰出的人才,客观上不存在蜀胜的趋势。诸葛亮曾竭尽全力,劳而无功,单靠姜维等的主观努力,显然是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