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危,诸葛亮等入宫探病。刘备四处看看,只见马良弟马谡在一旁,刘备令他暂且退出。
马谡退出后,刘备问诸葛亮说:“丞相看马谡才如何?”诸葛亮说:“这人亦当世英才。”
刘备说:“不然。我看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刘备在垂危之际叮嘱此事,可见非等闲视之。
马谡也是荆州派,与诸葛亮等一起随刘备入蜀。谡才气过人,好谈兵,诸葛亮深加赞赏,视如自己的儿子,他也视诸葛亮为父亲。刘备担心诸葛亮将重用马谡,因此郑重告之。
刘备认为马谡“不可大用”,说他“言过其实”。诸葛亮当时肯定没有真正的理解。在诸葛亮看来,马谡熟读兵书,但缺乏实战经验,因此他谈兵时未免夸夸其谈,不大切合实际。
刘备是个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知道战争是千变万化的,要从实际出发,做到随机应变;如固守兵书的片言只语,轻于用兵,没有不栽跟斗的。赵括因纸上谈兵招致失败的教训,刘备是不会忘记的,因此刘备对马谡的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
当然,诸葛亮重视马谡也不是盲目的,马谡曾给他出过一些好计谋。诸葛亮南征时,马谡向他献了“攻心为上”的计策,“七擒孟获”才使南地安宁诸葛亮能放心北伐。
马谡失守街亭之后,诸葛亮才猛然醒悟,这只能说是诸葛亮没有刘备的眼光老辣而用人不当造成的恶果之一。同样,诛杀魏延也是一大错失。连司马懿也为自己侥幸。
刘备在当阳长坂坡大败,只剩下随从百余骑,奔走到天亮,未见敌人,方才得歇息一下马。正凄惶间,忽见糜芳身带数箭,踉跄而来,大声说:“赵子龙反投曹操去了!”
刘备斥责他道:“子龙是我的老朋友,怎么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张飞说:“肯定是他今见我们势穷力竭,或者反投曹操图富贵也说不定!”刘备说:“子龙跟我于患难之时,心如铁石,不是什么富贵所能动摇的!”糜芳说:“我亲见他投西北去了。”张飞说:“待我亲自寻他去!如若让我碰见,一枪刺死他!”
刘备怒说:“不要东怀西疑的,难道不见你二兄诛杀文丑的事吗?子龙这次去,必有重要原因。我相信子龙一定不会弃我而去的。”
子龙投曹操事,糜芳说是亲眼看见,张飞说是因“我等势穷力竭”都有据有理,而刘备却坚信子龙决不叛己。这一事实证明,刘备有知人之明。
子龙果然不是去投曹操,而是去找主母、幼主去了。
刘备知人,也能把握他们与自己感情的深度,这是作为一个领导人的高超之处。刘备曾准确地指出过关张二人的优缺点,他认为关羽能体恤士兵,但在众将面前傲气太足;张飞虽然能尊敬有才能的将领,但酒后经常鞭挞士兵,而且还让这些士兵留在自己身边,这是取祸之道。果然,关、张二人的死都因性格而成。赵云与刘备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老朋友公孙瓒处,初次见面就有不舍之意,因此,正因为刘备的这种才能,当众人都以为赵云已经投降曹操时,只有刘备相信:“子龙决不负我。”
每个领导者都有自己的能力界限,能认清自己显然比妄自尊大明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