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是三国中具有大智慧的人物,他不仅能料战场上的胜败,还能料自己的生和死。如此明智之人,却在人际关系的泥潭中找不到方向,终因对手的谗言被袁绍所杀。
田丰,字元皓,钜鹿人氏。袁绍占据冀州,卑词厚币聘请。因当时袁绍多为士人推崇,故受聘出来任袁绍的别驾之职。历史上对田丰评价很高,认为田丰之才不下张良、陈平。
时袁绍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燕、代之众,带甲百万,文臣武将极多,是当时最强大的一方诸侯。袁绍之所以败于曹操之手,究其原因也就是一个智不如人,当然,如果凭智力来说,袁绍一方的田丰、沮授绝不比曹操方面的人差,甚至大有过之,但曹操能用众人的智慧,比如,在坚守还是撤退上,他虚心求教于荀彧,在战术上求教于荀攸,最后决胜的一着是来自于袁绍阵营的许攸;而袁绍之败实在是归于袁绍本人。
在袁绍起兵官渡之前,田丰认为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无禀积,赋税繁重,这是国家之大忧,应该先固本,三年之中,大事可定。
袁绍的另一个谋士沈配说:“不然!以明公之神武兴兵讨曹操,易如反掌。”沮授支持田丰的意见,说:“制胜的策略不在于强盛。曹操法令严明,士兵强悍。如果舍弃万全之策而兴无名之兵,恐怕要吃亏。”谋士郭图也认为该兴兵讨伐曹操。
两派意见中,袁绍取了战,于是起精兵三十万,大举向黎阳进发。
曹操于是引兵到黎阳抗拒,两军相持两个多月。曹操留下兵马与袁绍对峙,自己带一支兵先下徐州攻刘备。
程昱对曹操说:“袁绍屯兵官渡,有图谋许昌之心,如果他真的乘虚而来,何以阻挡!”曹操却笑着说:“刘备,人中之龙,不能让他长成羽翼;袁绍虽然强大,遇事大多犹豫不决,不足忧虑!”
事情果然如曹操预料,曹操兵到徐州城下,刘备派孙乾向袁绍求救。孙乾到了冀州,先见田丰,田丰引孙乾入见袁绍,呈上刘备书信。田丰建议趁曹操东征,许昌空虚,可以一举拿下曹操的老巢。这时,恰好袁绍的小儿子患疥疮,便不肯发兵袭许都。
由于错过了最好的战机,曹操打败刘备后得以集中全力对付袁绍,而这时,袁绍因为儿子的病好了,却要进攻许都。田丰极力劝阻,袁绍却不肯听,田丰顿首说:“若不听臣言,恐出师不利。”袁绍大怒,认为这话太不吉利,将田丰下至监狱。
官渡之战,果然如田丰预料的那样,袁绍被曹操劫烧了乌巢粮仓,被杀得大败而回,去时带了七十万人马。回时只引八百余骑。不仅出师不利,还一败涂地。袁绍大军败逃之时,将士们哭泣着说:“假如田丰在,哪会到这个地步。”
开战前,曹操一听说田丰没有随军,大喜说:“袁绍必败。”等到胜利以后,曹操又说:“假如袁绍使用田丰,还不知胜负如何呢!”可见曹操对田丰也是另眼相看的。
战败后,袁绍对田丰的对头逢纪说:“我不听田丰之言,才有今天的失败。假若回去真不好意思见他呀!”逢纪趁机诬陷说:“田丰在狱中听到我们失败的消息,抚掌大笑说:‘果不出我所料!’”袁绍大怒着说:“他敢笑我!我必杀了他。”
而同时,看守田丰的狱吏听说袁绍吃了败仗,心想一定会放了田丰。便来与田丰贺喜说:“袁将军大败而归,您将来一定会被袁将军重用的。”田丰却苦笑了一下说:“我是死定了!”狱吏吃惊地问道:“人们都在替你高兴,你为什么说死定了呢?”田丰说:“袁绍外表显得很宽厚,实际上内心里很刻薄,不爱考虑别人的忠诚和恩惠。如果他这次打了胜仗,心情好,证明我是错的,他是对的,许能赦免了我;如今彻底失败,他一腔怨怒,再加上事实证明我的话是正确的,他的做法是错的,他怎能忍受别人比他高明呢?我岂不是死定了吗?”
狱吏们都不理解,也不相信。对答未毕,袁绍派的使者来到,带着袁绍的剑和信,来取田丰的首级。狱吏们这才相信。田丰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今日受死,复何足惜!”于是自杀而死。
田丰一开始追随袁绍,是因为以为袁绍是个英雄,等到相处久了,才发觉袁绍的虎皮羊质:自以为高明,不能容下不同的意见。会因为面子而杀人,因此,可以说,田丰是在要死的时候才真正领悟到袁绍的真实面目。掩耳盗铃,这就是袁绍的思维逻辑!正如诗中所言:“河北栋梁都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
田丰身处权力漩涡的中心,由于只懂得兵法而不明白人情世故,虽然看清了袁绍反复无常的本性,却为一种教条的东西所束缚,没有及时离开是非之地,因此,他虽然能料到战场上的胜负,也能料到自己的生与死,但没有及时作出更明智的选择,因此死于心胸狭隘的袁绍之手。
这就是不懂得圆融变通和处事之道的典型。
通权达变是官场的通例,是政治家的处事原则;恪守信念,宁死不屈是书生们的品格。这是两条相悖的观念,要想把这两种观念统一起来却不是很容易。因为一个是做人,一个是做官。做官与做人是不能混同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