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6467400000041

第41章 叔孙制礼

“原文”

帝悉去秦苛仪[1],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帝益厌之。叔孙通说上曰[2]:“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帝曰:“得无难乎[3]?”叔孙通曰:“五帝异乐[4],三王不同礼[5];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6]。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7]。”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者为之[8]!”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9],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去矣,无污我[10]!”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11],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12],野外习之。月余,言于上曰:“可试观矣。”上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13]。七年,冬,十月,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贺。先平明[14],谒者治礼[15],以次引入殿门,陈东、西乡[16]。卫官侠陛及罗立廷中[17],皆执兵[18],张旗帜。于是皇帝传警[19],辇出房;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20]。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21];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22],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23],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24],赐金五百斤。

“注释”

[1]苛仪:苛刻的法律仪礼。[2]说:建议。[3]得无:莫非,该不会。[4]五帝:传说中的五位远古帝王。[5]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武王。[6]节文:节制修饰。[7]杂就:杂糅,整合。[8]度:估摸。[9]且:接近。十主:叔孙通曾事秦始皇、秦二世、陈涉、项梁、楚怀王、项羽及汉王,几近十主。[10]污:玷污。[11]若:你们。[12]绵蕞(zuì):引绳为绵,立表为蕞。绵:连续。这里指用绳子拦出习仪的地方。蕞:用茅草等物立在地上以表明方位。这里是指用茅草标出尊卑的次序。[13]习肄:练习。[14]先平明:天亮以前。[15]谒者:掌朝礼的官。[16]乡:向。[17]侠:挟。侠陛:挟殿陛的两边。[18]兵:兵器。[19]传警:帝辇起动,左右传声称警。[20]法酒:朝廷大礼时的宴饮。[21]抑首:低头,不敢平视。[22]九行:九遍。[23]不如仪:不合礼仪。[24]太常:官名。掌宗庙礼仪。

“译文”

高祖全部废除秦朝苛刻的礼仪,力求简单易行。群臣饮酒争功,喝醉了,有的人就乱喊狂叫,拔剑乱砍殿柱,高祖非常反感。叔孙通向高祖建议说:“那班儒生,很难和他们一道创业,但可以与他们一起守业。我愿意去征召鲁地的儒生,同我的弟子一起制定朝廷的礼仪。”高祖说:“该不会很难的吧?”叔孙通道:“五帝的乐制不一样,三王的礼制不相同。礼制,是根据时代、人情的变化对人们的言行来进行节制规范。我想稍微采用一些古代礼制,与秦朝的仪法搀揉到一起来制定新的礼仪。”高祖说:“可以试着去做,使其明白易懂,估计我所能做得到的,据此去制定它。”于是,叔孙通就奉命作为使者,征召了鲁地的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前往,说道:“您事奉了将近有十个君主了,都是依靠当面阿谀逢迎来赢得亲近、尊贵。如今天下刚刚平定,死亡的人尚未安葬,伤残的人尚未恢复,又想要制礼作乐。礼乐的产生,是积累德政上百年之后才能制作的。我们不忍心去做您所要做的事情。您去吧,不要玷污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浅陋迂腐的儒生啊,不懂得时势的发展变化!”随即偕同他所征召的三十人西行入关,又邀请高帝身边有学问的近臣和自己的弟子,共一百多人,用绳索拦出演习场所,插立茅草表示出尊卑位次,在野外演习礼仪。一个多月以后,叔孙通告诉高帝说:“可以试试看了。”高帝让他们举行礼仪演练,看完演练后说道:“我能够做这些。”就命令群臣们进行练习。汉高帝七年十月,长乐宫落成,诸侯、群臣都前来参加朝贺典礼。仪式在天亮之前举行,谒者主持典礼,按次序将所有人员引导入殿门,排列在东、西两方,侍卫在殿下台阶两旁站立,有的排列在廷中,都持握兵器,竖立旗帜。于是皇帝乘坐辇车出房,侍卫举旗传呼警戒,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级的官员依次序朝拜皇帝,无不震恐肃敬。典礼仪式完毕,置备正式酒宴。众侍臣官员陪坐在殿上的,都俯伏垂首,按官位的高低次序起身给皇上敬酒祝福。斟酒连敬九次,谒者宣告“宴饮结束”。御史执行礼仪规则,凡遇不遵照仪式规则举手投足的人就将他领出去。朝贺典礼和酒宴从开始到结束,没有人敢大声喧哗、违背礼节。高帝说:“我今天才知道身为皇帝的尊贵啊!”便授任叔孙通为太常,赏赐黄金五百斤。

“点评”

当年一起打天下的战友,如今有了君臣的名分。可是,他们的思想还没有来得及跟上形势的转变。他们还沉浸在打天下、坐天下的幸福之中。叔孙通的制礼,为开国皇帝解决了这一难题。不要小看了叔孙通的礼仪,不要把它看成一场闹剧,更不要将其视为形式主义。通过这些似乎烦琐的礼仪,与相应的刑法紧密配合,在一跪一拜之间,在昔日的哥们的大脑里,逐渐灌输进去君臣的观念,使君权无上的理念,渗入他们的血液和灵魂。正因为礼仪有这样的功能,才使出身亭长的刘邦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两位讥笑叔孙通趋炎附势的弟子,被叔孙通看做不通时务,不能与时俱进的腐儒。司马光讽刺高祖“病于不学”,叔孙通“器小”,叹息其“遂使先王之礼沦没而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