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家庭教育心理学
6466000000020

第20章 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孩子的成长不仅靠教师、学校,还要靠父母、家庭,但现在很多家长对如何教育子女缺乏真正的了解。有些家长用老一套方法,对孩子的过失,不是骂就是打,不但没起到教育效果,还适得其反。有的家长总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对比,或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应该怎样怎样”,严重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无论是何种教育方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不同。

一、家庭教育方式的概念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中所通常运用的方法和形式,是教育观点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相同,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心理的成长和社会行为的形成,这正应了一句俗话,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既然家庭教育方式如此重要,了解各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典型特征及其影响,有利于家长采取合情合理的教育方式,走出误区,给孩子带来阳光,引导孩子走上成功的道路。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类型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一)民主型

这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父母与孩子以平等的方式交往,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权利,主动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当父母与孩子意见产生分歧时,给予孩子解释说明的机会;当孩子犯错时,宽容对待,耐心教育,以理服人,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的孩子,一般心理都比较健康,乐观、开朗,积极上进,与人为善,讲道理,做事有分寸,有安全感,发展比较全面,能够区分是非,并勇于承认错误,大都表现出健康人格,能够较好地自我接纳,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

(二)专制型

这是一种控制性非常强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里的一切父母说了算,父母享有绝对的权威,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完全忽略了子女的兴趣、要求和感受,并且不允许子女反抗。这种教育方式会使父母只专注于孩子的缺点,而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它的基础是惩罚,当孩子犯错或没达到家长的要求时,家长二话不说就破口大骂或大打出手,甚至在惩罚的前后都不说明理由,造成孩子受罚却不知错在哪里,不小心再犯同样的错,便会遭到变本加厉的惩罚。在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情感冷漠、自卑、孤僻、不合群,容易形成粗暴、敌意和冷淡的性格。他们往往感觉不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会从内心深处生出对父母权威的惧怕,表面上是很顺从,内心却很叛逆,此外,其社会交往能力往往较差,学习情况也大都不尽如人意。

(三)溺爱型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其实爱孩子也是一门艺术,科学、适度的爱,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但是某些家长爱子心切,不能理智地教育孩子,对孩子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与否,百依百顺,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这导致孩子过分自私,在行为上和心理上过度依赖家长,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遇到挫折非常容易崩溃。

(四)放任型

这是一种既不管教也不关心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父母对孩子从不干涉,也不过问,对孩子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认为“树大自然直”,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会降低孩子对友情的需要,而增长其攻击倾向;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道德观,同时在能否努力学习、能否勤劳节俭等方面有显著的副作用,孩子通常比较叛逆、离群,容易走上犯法的道路。

(五)干涉型

很多家长不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人格,把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交友、隐私等干涉过多,指责过多,让孩子感到非常无奈,容易拉大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距离。过多的指责和干涉,也会使孩子手足无措,缺乏自信,容易产生自卑、郁闷、压抑,甚至反感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正确的办法应该是多建议、多鼓励,而非多干涉、多指责。

(六)矛盾型

父母双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一个要管,一个要放;一个要严,一个要宽。有时夫妻二人还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脸,以为一个打,一个拉,有哄他的,有吓唬他的,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其实大错特错了。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贯到底,某一计划刚实施到中途就放弃了。有些家长的言行本身就互相矛盾。孩子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矛盾、紧张、压抑的状态中,很容易形成双重的人格,在个性上也容易出现阳奉阴违、两面性等。

(七)否定型

由于对孩子期望过高,无论孩子取得多好的成绩,父母永远都不会满足,总是觉得孩子不够优秀,用“你本来就应该这样”否定了孩子的成果。在这种家庭里,听不到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甚至孩子在表现不好的时候还会遭受恐吓、威胁。长期下去,它会给子女的身心带来巨大的压抑,导致子女具有较高的谦卑倾向和攻击性倾向以及较低的恒心。

(八)残缺型

单亲家庭中由于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其在家庭教育方式中获得的教育带有缺失性,这类孩子往往寡言少语、性格孤僻,心理容易畸形发展。

三、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是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的。现在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直接导致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重智育而轻德育,这样家长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别的方面就太放纵孩子,在学习上又对孩子太严格。还有的是对孩子期望太高,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孩子过早地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家长应该淡化分数意识,多为孩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把期望值放低一点,对孩子的挫折与失败要理解和宽容,多给孩子以鼓励和帮助。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言教与身教相符合,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可怜天下父母心”,谁都疼爱自己的孩子,谁都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在平常生活中,小孩会不知不觉地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家庭中父母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只有温馨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才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家长应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为人忠诚正直,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自己的日常言谈举止要文明,讲究卫生;本身要有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要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并能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与思想上的交流,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陶冶孩子高尚的情操,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变得积极上进。

(三)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语言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应该的,这是对孩子的一种约束,但是不能一味地板起面孔来教育孩子,而要根据不同场合对孩子适时地给予关心。但是,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父母对孩子长期过分溺爱,孩子长大后,如果其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约束自己的道德标准时,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对孩子正确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正确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满足,而且应进行说服教育。

(四)实施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与孩子建立起比较平等的关系,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好,又坚持自己的合理要求,并说明原因,如果孩子违反了,能够进行及时、适当的批评、惩罚,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热爱生活和自主发展,和孩子进行适度的交流,能够听取孩子的意见,接纳孩子的观点,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还要对孩子的优秀表现予以适当鼓励。这种教育方式增强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给孩子以安全感,也使孩子在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