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是一个崇尚伦理纲常的国度,因而就有了“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教条,就有了父子情感冷如冰霜、关系油水分离、态度形同陌路的悲剧,也就有了诸多类似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白景琦立遗嘱驱逐儿子白敬业出门的惨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伦理思想、教育观念有了根本的改变和更新,新型的父子关系如和煦的春风温馨着众多的家庭。所以就有了著名作家汪曾祺提倡的“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新型关系;周弘先生与聋女儿周婷婷之间“够朋友”的口头禅;“故事大王”郑渊洁叫儿子郑亚旗直呼父亲名字的创新模式。
著名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更是这种关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给儿子的信中将父子关系阐述得淋漓尽致。他写道,“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根据傅雷先生的信函内容,我们可以把新型的、最为理想的父子关系概括为“父子 师生 朋友 兄弟”。
首先,作为父亲要放下家长的架子 家长的权威是自然天成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巩固的。如果家长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始终端着家长的架子,有时会走向愿望的反面,与子女间形成不可逾越的代沟。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早就告诫家长:“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特别善于与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他常常带孩子散步,给孩子讲历史故事和名著,温和耐心地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成为孩子可爱的朋友和同伴。
其次,要与孩子保持经常的沟通 孩子如果心中的秘密不愿和父母公开,遇到事情不能和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把自己情感和精神世界封闭起来,他们的内心一定是苦痛的,对家庭来说是教育的失败,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相当危险的。
家长要善于做孩子的知音,保持与孩子经常、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广东省2000年理科高考状元张扬的父母非常注意这一点。他们把餐厅作为沟通的场所,总是边吃饭边讨论问题。孩子把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毫无保留地告诉家长,就连自己看电视的感想和认识也愿意与家长交流,家长也能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指导,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有的家长宁可去搓麻将也不肯与孩子沟通,甚至孩子读几年级、在哪个班、班主任姓甚名谁都不清楚,又怎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呢?
再次,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已被现今社会广泛认同。家长要时时处处、方方面面成为孩子的榜样。在《卡尔·威特的教育(续篇)》中,小卡尔·威特回忆父亲对他进行爱的教育时说,“在童年时,我总是看到父亲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母亲。他承担起所有力所能及的家务,尽力让母亲不那么操劳。”每天早上,还总要剪一枝花放在他母亲的床头……这种耳濡目染的教育,使小卡尔·威特得出这样的结论:“父亲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父亲鲜明的榜样,所有关于儿童爱的教育都只是空话。而没有父母的榜样,没有父母的相互关心和相互爱护时迸发出的爱的光和热,要孩子学会爱与被爱都是不可能的。”
第四,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不是家长把玩之“物”,不是家长的附庸,而是一个活生生独立存在的个体,是有着自己思想、意志、需要和思维发展着的人。因此,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做出生活的选择,要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愿,该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时一定要听从他们的意见。即使拒绝或阻止孩子不恰当的要求和行为时,也要充分说明理由,而不是轻率简单武断地使用大人的权威。
第五,要学习孩子的长处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预言:人类发展的历史将经历三种文化,一是前喻文化,即后生向先生学习生存的知识;二是并喻文化,即先生和后生相互学习才会有所发展;三是后喻文化,先生需要向后生学习,才会保持社会的进步。以电脑为主体的信息时代更迅速地促成了后喻文化的形成。因为祖辈一代所学的知识,用了大半辈子就过时了;父辈所学的东西,下半辈子就落后了。而孩子这一代正值才智开发的时候,已经广泛接触了最新的信息科学技术,这就要求长辈必须虚心向儿孙们学习。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也说,为了抹平代沟,在新家庭里,我们从没有这么需要以孩子们为师的行动了。
“父子相亲成兄弟”这种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而建立理想的父子关系,其关键就在于有恰当的定位。作为父亲在家中不要做法官,而要学做律师。有些父亲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父亲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依赖和尊敬的朋友。也就是说,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其次,是不要当裁判,而是要学会做拉拉队。在人生的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要靠孩子自己去努力。任何父母都代替不了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做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以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第三,父亲不能当“驯兽师”,而要去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孩子通常是根据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来认识自己的。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亲的“权威”,转而和父亲进行有效的沟通。有了这种有效的沟通,孩子教育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每位父亲都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应该是吸引力、诱发力、感染力、推动力等征服人心的魅力总和,而不是娇纵、溺爱或压抑、强制。家长应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真正成为孩子的指向标、加油站、减压阀、调节器,因为好的亲子关系是好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