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五洲见闻
6404400000002

第2章 诺贝尔的故乡斯德哥尔摩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举国欢庆。是年春上5月,笔者第一次走出国门。

那年,也是世界和平运动开展十周年,同年5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纪念大会,周恩来总理和宋庆龄副主席致电祝贺。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郭沫若主席,率团应邀赴会。笔者作为一名工作人员,随同前往。

瑞典地处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半部。它在世界上是一个小国,但在北欧诸国中却又属它最大。从飞机上往下看,境内遍布湖泊,森林广密。从北到南,海岸线直线距离不下2500公里。北极圈就在它的最北部,那里气候寒冷,每年冬天大约有两个月白天不见阳光,夏天有两个月夜如白昼。不过,据到过那里的人说,奇幻的北极光十分好看,难得一见。

首都斯德哥尔摩是座名城,建在半岛南部和十四个青葱小岛之上,几十座桥梁,有如条条锦带,把这些包围在湛蓝海水中的岛屿连为一体。同荷兰的水城阿姆斯特丹一样,也有人将斯德哥尔摩誉为“北方威尼斯”。

这个城市,空气新鲜,天空清澈,唯北极圈的影响也波及到这里。我们是5月初到访的,离开祖国时,记得北京的最高气温已超过20℃,而这里却仍凉意未消,竟不到10℃。

历史上,瑞典统治过别人,也被别人统治过。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它均守中立。新中国成立后,它是北欧第一个同我建交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同我建交的国家之一。

说起斯德哥尔摩,就往往令人想起诺贝尔奖金。19世纪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贝·诺贝尔就生于此。1896年12月10日逝世后,根据他的遗嘱,以他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用其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或医学、经济学、文学及和平等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每年到了诺贝尔逝世日,都在斯市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国王和王后并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市政厅的蓝厅举行盛大晚宴。唯有诺贝尔和平奖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

作为首都,斯市是王宫和政府所在地。市内,教堂、博物馆多处,古朴典雅的中世纪建筑物更是鳞次栉比。

近年,听朋友说,在斯德哥尔摩的西面有个德洛特宁小岛(“皇后岛”的意思),岛上设有瑞典王室的行宫和一个大花园,里面有值得一看的宫廷剧院(歌剧院)和建于18世纪的中式亭子,据说那亭子是当年瑞典王子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喜好中国传统艺术的乌尔利卡皇后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德洛特宁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笔者虽到过瑞典两次,但从未去过那个小岛。

笔者第二次访问斯德哥尔摩,是在60代初。那次是从瑞典的隔海邻居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乘车上轮渡,横跨厄勒海峡,在瑞典最南端的重要港市马尔默上岸,整个过程一两小时。然后,沿公路北上到达瑞典首都。哥、马两地自冰河时期即被大海分开。近代虽有了轮渡,但仍诸多不便,如遇天气恶劣,轮渡索性停航。隔海相望的两地(两国)居民,都盼望有朝一日能有座大桥,飞架东西,令天堑变通途。前几年听说,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努力,一个连接两地长达15公里的公路和铁路双层跨海大桥已经落成,并于2000年7月投入使用,从而实现了人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