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灯如豆
6403800000061

第61章 穿过鸿沟的知音

“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话一直是人心中引以为知音的最高境界。峨冠博带的俞伯牙和短褐草履的钟子期相会在崇山峻岭和飞瀑流泉之间。于是,“巍峨兮,高山;浩荡兮,流水”的意象在伯牙的琴声里流淌宣泄,在子期的眼神中发出辉光、在唇间轻轻吟出。那一刻,伯牙的心灵找到支撑,子期的理想实现了憧憬。罕见的逢识和相知传递了世间坚实的温馨。两个心魂所向披靡地穿越了所有的时空,将对方纳入了自我生命之中。

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梅纽因曾到日本演出,得知一个擦鞋童设法向朋友、亲友凑钱、借钱买了一张音乐会的票,而且是最廉价的那一等。谢幕之后,小提琴家走过贵族名媛的殷勤簇拥,一直走到低档席区的擦鞋童面前,问那孩子需要什么帮助。孩子红着脸、低着头说:“我只想听听你的琴声。”梅纽因立刻眼眶湿润,激动之余,他把心爱的小提琴送给了那个孩子。

30年后,已经不再年轻、名声更是如日中天的梅纽因再次来到日本进行访问演出。他没有忘记那位擦鞋童。30年来,风雨如晦,擦鞋童的生活是在清贫与坎坷中穿度的,但是他却一次次拒绝了想高价收购小提琴的富人。当他惊喜地发现梅纽因再次站到他面前时,依然是那句话:“我只想听听你的琴声。”这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就在那样简陋的房子里,没有很多的听众,用那把旧琴,为自己的知音演奏了当年的那支曲子。琴声飞逸,萦绕耳际,穿透心灵,在场的人们无不在琴声中泪落无语。

能够找到知音是幸福的,受到莫大的鼓励,相信正像子期使伯牙感受到生命神妙流转的喜悦,小擦鞋童支撑着梅纽因的激情艺术天空;能够做别人的知音同样幸福,必须具备丰富敏锐的感受力,子期和小擦鞋童将对方登山临水叩应人生的琴声视为生命的慰藉,超过金钱财富和任何虚荣的获得。在他们之间,两个原本陌生的生命,独自行走在自我孤寂的旅程,而一旦深入生命的苍穹,那瞬间的倾慕、认知和锁定是多么奇妙,双方心照的时刻,已经深入生命的集结点,用不着逐渐剥去外层而去渐悟对方。这种逢识完全是可遇而不可求,在人世间演绎的情节也就格外迷人,格外珍贵。所以,古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得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叹。心灵与心灵的融通,可以避免孤独的折磨,冲破寂寞的暗夜,达到和谐舒朗的光辉境地。

人世间,种种心魂的“琴声”,穿过丛生的荆棘,泅渡惊险的激流,去探询对方内心的柳暗花明,这心灵相互抵达的过程是有一大段路程要走的,但是在具体的心灵之间,有时即刻可达,有时一生无缘。因此,心灵的相拥,情感的契合,在相识相知融合的那一刻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连上帝都会嫉妒。且忠贞的友情,不以时空的切换和境遇的穷达为杠杆。正像《古越谣》中回旋着的经世情义:“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担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这表现了一个民族对待友情的纯粹和素洁,排除尘埃的污浊,对友情的圆满、对心灵的和谐深存了郑重而尊崇的理念。

2009年6月《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