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一个举重队的教练,眼看临近国家级比赛,他气急败坏地向我诉苦:近来无论怎样训练,成绩就是上不去。他谈到队员们每天闻鸡起舞,常常在汗与泪分不清的过程中坚持训练,但效果仍处于胶着状态。
我是不懂体育的人,更别说举重,但我想起了航天运载火箭专家王永志的故事。我国第一枚火箭试飞发射时,由于气化,储箱内灌不进去足够的推进剂,严重影响导弹射程,一次次发射失败。专家们都在为怎样能加多燃料而苦思冥想,种种方案提出又否定。
刚刚从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回国的王永志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甚至被许多专家认为是疯子的方案——泄出600公斤推进剂。
对于只是一种设想,并没有一定把握的王永志同样苦闷和徘徊,他想到去找著名导弹专家钱学森。在钱总指挥的房间外转了好半天,才鼓起勇气敲门。
听了王永志的汇报,钱学森的眼睛亮了,最终批准了这一方案。那个1964年的大漠清晨,那枚减轻了600公斤负担的“争气”火箭震碎了戈壁滩的寂静,一举命中目标。
当这位举重教练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露出了笑容,他说,我知道怎么做了。
比赛结束,果然传来他们几个奖项夺冠的好消息。
走向目标的紧要关头,拼搏的弦绷得太紧的时候,不妨来点逆向的缓冲,也许有意想不到的突破。这,也是成功中常常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思维。
2001年12月《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