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着履登山,翠微中独逢老衲;乘桴浮海,雪浪里群傍闲鸥。才士不妨泛驾,辕下驹吾弗愿也;诤臣岂合模棱,殿上虎君天尤焉。
“译文”
脚穿草鞋攀登高山,在青翠的山色中独自行走时遇见一老僧;坐着小船泛舟海上,雪白的浪花里有成群的海鸥飞翔。有才能的人不妨到处悠游,像车辕下之马驹那样的生活不是我所愿意的;直言敢谏的臣子怎能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呢?面对殿上如老虎一般威风的君王你不要怨尤。
“赏析”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到山川江海泛游,体会大自然最美好的情趣,是多么浪漫自在的心灵享受啊!独自行走在山间小道上,遇到高僧的指点,这是怎样富有意味的生活啊!乘船泛游海上,与飞翔的海鸥嬉戏,这是多么浪漫的情趣啊!所以宁可作一个潇酒自由的人,也不愿做朝廷的高官,去受那种车辕下马驹所受的束缚。直言敢谏的人,从国家大利出发,不计较个人生死,虽说是伴君如伴虎,却敢当面直言君主的过失。既然生死都置之度外了,那么还需说话吞吞吐吐吗?
“故事”
乐极生悲
淳于髡是入赘到齐国的女婿,身高不足7尺。按当时尺寸,是个身材矮小的人。他非常善辩,喜好喝酒,多次受命出使各诸侯国,总是能够出色地完成使命,很受齐威王的赏识。
齐威王也很喜欢喝酒,经常一喝就是一个通宵,不免疏忽了很多国事。在喝酒问题上,淳于髡想劝谏齐威王,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有一次,楚国举兵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援助。淳于髡说服赵王,借来精兵10万。楚国见到这种状况,不得不撤兵。
齐威王非常高兴,特意在后宫备酒宴,为淳于髡庆功。淳于髡正想利用这个机会劝谏齐威王喝酒,便欣然前往。
席间,齐威王问:“听说先生海量,那么能喝多少酒呢?”
淳于髡回答:“一斗也醉,一石也醉。”
齐威王觉得奇怪,忙问这是什么原因。
淳于髡解释说:“如果大王赐我喝酒,旁边有执法的大臣,后面有弹劾的御史,喝的时候,怀着恐惧的心理,一斗就醉了;如果家里有宾客,父母命我喝酒,因为要庄重一点给侄子看,不敢放肆,那么就可以喝两斗;如果有知己的朋友,很久没有见面,突然相遇,谈天说地,讲讲私事,这时可以喝五六斗了;如果碰到宴会,猜拳行令,说说笑笑,毫无嫌疑顾忌,心情又很欢乐,就可以喝八斗了;要是到了晚上,男女同席,杯盘狼藉,大家放怀,最感欢乐时,就可以喝一石了。”
“所以有人说:酒喝高了,就容易出乱子,享乐到了顶点,就会走向反面,出现可悲的结局。天下万事都是这样,凡事总有个度,过了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齐威王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细细琢磨,知道淳于髡是在用“乐极生悲”的典故来劝诫自己,让自己做事要适可而止,不要太任性,过分享乐,会荒废了正事,招致悲惨的结果。于是高兴地说:“你说得好。”
他从此取消了昼夜的长饮,还命以后置酒请客,淳于髡站在自己一侧,以示警戒。
在封建时代,大臣劝谏君王经常采取迂回的方式,言词也较委婉,富有哲理。淳于髡劝谏齐威王可以说是典型的一例,效果自然也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