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越最好的自己
6370300000006

第6章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在希腊的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整个古希腊的戴尔波伊神托所。这是一组石造建筑物,它的起源可以回溯到3000多年前。就在这个神托所的入口处,文献上说人们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两个词,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爱引用这句格言,教育别人在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之前,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使自己不再盲目。

李开复对青年们说,“制订最合适的目标,主动提升自己,并在提升过程中客观地衡量进度,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首先认识自己

李开复先生认为,确定计划和原则时,必须完全基于对自己的了解。他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指出,“想取得成功,就要首先‘做最好的自己’。换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然而做最好的自己,只有认清自己,才有可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才有可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样选择才是主动的、务实的,而不是盲从的、空虚的。

经常听到有人说:“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自己的事,我自己了解。”事实是这样吗?表面上每个人似乎都最了解自己,其实对自己往往是出乎意料地懵懂无知,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正如著名的爱尔兰戏剧家王尔德曾经说过的一样:“那些自称了解自己的人,都是肤浅的人。”这的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对每个人来说,要想完全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像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镜子里的自己却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我吗?

李开复先生认为,年轻人要订立一个能超越自己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适合自身实际的。为此,你就必须要清楚自己的优势,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了解自己的缺点,在成功的征途中不断改进。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小时候除了语文外,其他科目的成绩都不好。有一次在数学考试中她只考了20分,学校发给她一张“通知单”,要她拿回去给父母盖章。挨到深夜,她鼓足勇气拿出通知书,交给母亲。母亲整个脸色都阴暗下去了,将她好好责骂了一顿。她绝望地给母亲写了一封长信,服毒自杀。一星期后,她从死神的手中被抢救回来。

后来,她参加高考落榜。听到这个消息后,她崩溃了。她又去自杀,又被及时发现。但父母还没有放弃让她在高考上再次拼搏的打算。不料,二次参加高考,她又一次落榜!

母亲很快又安排和鼓励琼瑶进行第三次应考,但琼瑶没有服从。她冷静地思考,想清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下决心专心写作。

父母终于默认了她的追求。从这一刻起,她开始真正追求自己的人生,最终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就。

认识你自己,无论什么都要切切实实地去做,大而无当、好高骛远的想法一定要排除。古人早就说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当你认识了自己之后,应当马上付诸行动,抛弃以前不适合自己的目标,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这样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才有抵达辉煌的一天。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社会在飞速地发展,如果你在努力追求一个不适合自己的目标,就有可能被社会淘汰。适者生存,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下面是一位网友与李开复博士关于“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的一段对话:

网友:请问李博士,你读书时的梦想是什么?当时你有没有想过能够走上做管理的道路?

李开复:我读高中的时候,我想做数学家,我读大学的时候,想做政治家。我读大三时才发现我对数学、政治都没有兴趣,这时我才找到自己的最爱——计算机。这个时候我才投入我的专业,这个时候我才成为一个最好的学生,这个时候我在我的学业中得到的乐趣超过我的嗜好和我的朋友。不要认为今年比如说15、16岁想做数学家,这一辈子就往这个方向走,这需要调整。当你闭上眼睛,需要想一下有没有一项事业让你得到真正的快乐。我在大三的时候决定改变专业学习计算机,放弃了已经学习了两年的政治,这次改变实际上帮助我从生活当中学习到快乐……

李开复先生能够取得成功,完全归功于他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最爱——计算机,因此他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所以他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其实,成功是多元化的,只要是适合自己的目标、自己擅长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也是离成功最近的。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之路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就这样,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变成了公认的在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如果你总是停滞在自己的弱点上,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盲目。只有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取得惊人的成绩。这一现象人们称之为“瓦拉赫效应”。

人有千差万别,物有成百上千。教师这个职业适合一些人,公务员这个职业适合另一些人,经商适合一些人,写作适合另一些人;有的人喜欢冒险,有的人喜欢安逸,有的人喜欢大富大贵,有的人喜欢平淡清贫。所以,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然而,适合二字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许多人找来找去都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在尘世里彷徨挣扎,困苦失落。譬如有的人看到别人享有香车宝马、高官厚禄,非常羡慕,于是就一味去追求,甚至不择手段,可是功成名就之后,却苦不堪言,方知这种生活其实并不适合自己。这样劳心劳力不过是自讨苦吃,最后还让自己后悔一生。

有一则故事讲得很生动,它讲的是一只青蛙在井里呆了不知多少年,这个狭小的空间让它心生诸多厌烦,它太向往大海了。

终于机会来了,它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它觉得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世界。

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却被一个浪头打回了沙滩,仓皇之中还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青蛙大叫:“这是怎么啦,我要进去遨游。”大鳖见状说:“别怕,我带着你。”它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向大海。

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其乐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就这样,青蛙玩得很开心。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它想喝水,可是海里的水又苦又咸,它不能喝,只能忍着。又过了一阵子,它有些饿了,想找虫子充饥,可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

青蛙就在大鳖的背上忍着饥渴在海上游玩,最后它想了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我还是回到井里的好,那里才是我的乐土。”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井里,过着平安快乐的“小康”生活。

曾经看过一幅漫画,画的是两条鱼生活在不同的瓶子里,彼此都羡慕对方,以为对方的水质好,过得比自己幸福,它们都想生活在对方的瓶子里。后来两条鱼互换了位置,结果由于水的成分不同(一个是海水,一个是淡水),两条鱼都死了。漫画描绘的故事很简单,但其中的哲理却耐人寻味。如果淡水才适合你,不要去选择海水,不然你的一生就会得不偿失,还有可能断送自己。就像那只青蛙,幸亏它及时明白了只有井里的水和小虫子才适合自己生存,并且理智地找回了适合自己的东西。如果它执迷不悟,只能有一个结局,那就是葬身大海。

所以,一个想超越自我的人,他所订立的目标肯定也是适合自己的,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值得追求的,达成后他才拥有百分之百的成就感。

树立正确的目标

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船,在大海中漂荡是很可怕的;一个人树立的目标如果不适合自己、不符合实际,那他的人生就像在用纸包火,随时都有燃烧自己的危险,后果更严重。所以,当我们准备出发时,不但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更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这样我们才有奋斗的方向。

下面这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树立错误的目标比没有目标更可怕。

有一个叫巴伦恩的人,他养了一只狗叫克里。巴伦恩在一家外企上班,他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暴富起来。

一天,巴伦恩灵机一动,对克里说:“如果我能教会你像麻雀一样飞翔,世界上的人都乐意花钱来请我,到那时咱们岂不是暴富了!”克里冷静地回答:“等一等,主人。我不会飞,我是一只狗,不是一只麻雀!”巴伦恩非常失望:“你这种消极态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做什么事都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是成功不了的。我得为你上几天课。”于是巴伦恩每天下班都要给克里上课,内容包括目标管理、战略制定以及时间管理等课程,但关于飞行方面却什么也没有讲。

第一天飞行训练,巴伦恩异常兴奋,但是克里却很害怕。巴伦恩对克里说:“咱们住的公寓一共有15层,你从第一层开始,从窗户内向外跳,每天加一层。在每一次跳完之后,你要总结经验,找出最有效的飞行技术,而且要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下一次训练中。等到跳完最高一层,你就学会飞了。”可怜的克里请求巴伦恩考虑一下它的性命,但是巴伦恩根本听不进去,他愤怒地说:“这只狗根本就不理解狗会飞的意义,它更看不到我的伟大目标。”随后,巴伦恩毫不犹豫地打开第一层楼的窗户,把克里扔了出去。

第二天,克里再次恳求巴伦恩不要把它扔出去。巴伦恩拿出一本袖珍《高绩效目标管理》,然后向克里解释,当人们面对一个目标时,总是害怕实现不了,便忘了自己树立的目标。接下来,只听“啪”的一声,克里又被扔了出去。

第三天,克里调整了自己的策略,它要求延迟飞行训练,直到有最适合飞行的气候条件为止。但巴伦恩对此早有准备,他拿出一张进度表,说:“既然我们有了目标,那么就应该每天都向目标靠近。”于是这只忠诚的狗知道,今天不跳就意味着明天跳两次。

不能说克里没有尽其所能。如,第五天它给自己的腿加上了副翼,试图变成鸟;第六天,它在自己脖子上戴了一个红色的斗篷,试图把自己变成“超人”,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克里已经摔断了双腿,失去了左耳,它不再乞求巴伦恩的仁慈。它只是可怜巴巴地看着巴伦恩说:“主人,我是狗,不是麻雀,你想杀了我,也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吧!”

巴伦恩则指出:“人生的目标是不断努力后才成功的,我们不能放弃已经制订的目标……”

“闭嘴,开窗。”这只狗平静地说道。然后,它瞄着楼下的一个平地跳下去。可怜的克里被摔得像片叶子一样。

巴伦恩对克里极其失望。飞行计划完全失败了,克里没有学会如何飞,它降落的过程就像一袋沙子从楼上扔下来一样,而且它丝毫也没有听取巴伦恩的建议:“聪明地飞,而不是迅猛地下降。”现在,巴伦恩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分析整个过程,找出什么地方错了。经过仔细的思考,巴伦恩笑了:“下次,我找一只聪明的狗不就行了!”

想让狗学会飞翔,这个目标听上去似乎很伟大,事实上去荒谬至极。这则寓言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与否不在于你有多么宏伟的蓝图,而在于你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在生活中,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选对目标。目标错了,就算你的目标有多么伟大、多么严密,那也是枉然。在生活中,像巴伦恩这样的人也很多,他们总是盯着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于是失败接踵而来,搞得自己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所以,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人生制订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目标,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才是我们奋斗的方向,才是超越自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