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闽中八府
6359200000093

第93章 云霞仙境桂峰村

“闽中明珠”尤溪县东北部,距离福银高速公路互通口仅12千米处的洋中镇桂峰村被誉为“遗落在山中的明珠”“山中理窟”“云霞仙境”,于2007年6月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走进桂峰村,只见青山环抱,绿水长流,鸡犬相闻,炊烟升腾,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是怡然自得,仿佛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南宋后期,小朝廷偏安一隅,金兵南侵,为避战乱北宋名臣莆田人蔡襄九世孙蔡长于淳佑七年(1247年)带着族人迁居至桂峰村。蔡氏子孙在此开垦农田、畜养家禽、建造房舍,逐渐安居乐业了下来。不久之后,新修好的尤溪往省城福州的官道正好从桂峰村经过,桂峰村成为重要的人员和物资集散地,借此迅速繁荣了起来,甚至有“小福州”之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桂峰村人始终没有忘记“读书入仕”的梦想。所以几百年来,桂峰村人一直以耕读传家,崇文重学,文风浓厚,科举捷报频传。既儒又商又官的文化品位,使得桂峰蔡氏逐渐成了远近闻名的名门望族。

迄今已有760余年的桂峰村跟绝大多数历史文化名村一样,都是风景秀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辉煌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桂峰村依山势建造在三面山坡上,山环水抱,实乃不得多得的人间福地。据典籍记载,桂峰八景就是桂峰村秀丽风景的典型代表,其中村中央那满是诗情画意的“印桥皓月”便是八景之首。印桥,即“石印桥”,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桥头植有金桂和紫荆,树下有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方形石凳,分别象征日、月、书、印,寓意此处美景与日月同辉,人生理想源于知识。中秋之夜,于桥头树下独坐,只见得月华如洗,只听得流水潺潺,只闻得丹桂飘香,诚如身在画中,飘飘欲仙。清乾隆年间文华殿大学士蔡新就曾作诗《八景总咏》赞道:“……丹桂当秋拂袖香,环桥月色光如许。予游斯地能深忆,八景天然亘万古。”

桂峰村得山水之灵气,自古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村中随处可见“兄弟举人”、“父子举人”、“进士”、“国之屏翰”、“文魁”、“兄妹硕士”等匾额。据当地蔡氏族谱记载,明清两代小小的桂峰村共中进士3名,举人12名,秀才412名。新中国成立以来,桂峰村更是出了不少大学生、硕士、博士、教授、工程师。

桂峰村现存39幢古建筑以及古街、古巷是桂峰村人文价值的精华。庄严肃穆的蔡氏祖庙、地标式建筑蔡氏宗祠、精美珍贵的石狮厝、规模宏大壮观的楼坪厅大厝、书香传世的后门山大厝、集木刻艺术精华的后门田大厝、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资寿寺等等,无一不令参观考察者叹为观止。这些都是古代中国建筑文化的浓缩,桂峰村古建筑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在我省乃至全国都是较为罕见的。

桂峰村中有一小溪穿村而过,村中主要的经营场所,如酒肆、茶楼、客栈、商店等都分布在小溪两侧。沿着小溪两旁的石径走来,满眼尽是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尽是热闹喧嚣的繁华景象,就像从历史中走来,更像往历史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