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闽中八府
6359200000071

第71章 武夷岩茶大红袍

武夷山水秀甲东南,武夷岩茶誉满九州。生长于武夷山地区的武夷岩茶品质优良、名扬天下,品来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红茶之甘醇,是乌龙茶中之极品,因此名列“中国十大名茶”。

武夷山种植岩茶的传统由来已久。据考证,汉朝时武夷茶就已颇负盛名;《全唐诗》云:“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分赠思深知最异”,可见早在唐代武夷山地区已有比较成熟的茶叶采摘、制作、品饮和赠送习惯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范仲淹的诗句反映了当时武夷岩茶已名冠天下;据《茶考》记载武夷岩茶“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海内矣”;自17、18世纪起武夷岩茶便远销欧洲,风靡海外,曾获“百病之药”的美誉,欧洲人把武夷岩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英国、荷兰等国上层人士把饮用武夷岩茶作为一种高尚的礼节。

武夷岩茶属于乌龙茶类,武夷山99岩,岩岩产茶,有“非岩不茶”之说,因此产于武夷山的乌龙茶均被称为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有岩茶和洲茶之分。生长在山岩的茶叫岩茶,是茶中的上品;沿溪两岸或平地生长的叫洲茶,品质略逊一筹。武夷山茶树品种花色数以百计,其中由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组成的“四大名枞”最为出名,而大红袍又居“四大名枞”魁首,因此被视为武夷岩茶中的扛鼎之品,被誉为“茶中之王”。大红袍温和如红茶,不会刺激人的肠胃,同时又保留了绿茶的清香,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岩骨花香”的岩韵,这是武夷岩茶最重要的品质特征。清乾隆皇帝就曾对大红袍一见倾心,特赋诗曰:“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实为古今“品出大红袍‘岩韵’的第一人”。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在武夷山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不幸病倒在路上,幸得一个和尚好心相助,并给他喝下刚煮好的一杯热茶,不久病就痊愈了。后来书生中了状元,为了感念和尚的恩情,他来到曾经救过自己命的茶树前,将身上的状元红袍披在茶树上。披着红袍的芽叶在太阳下闪着红光,耀眼夺目,于是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取名为“大红袍”。至今在种植着三株茶树的九龙窠石壁上还刻着“大红袍”三个巨大红字。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间更是有“常喝茶,少烂牙”、“茶水喝足,百病可除”、“好茶一杯,精神百倍”、“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等谚语。武夷岩茶具有提神醒脑,明目益思,健胃消食,利尿消毒,抗癌防癌,减肥耐老等功效,其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极高,因此人称赞武夷岩茶为“万物之甘露,神奇之药物”。

做为武夷岩茶的杰出代表,大红袍为武夷岩茶,为福建茶叶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了不起的荣誉。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大红袍(绝品)作为首份现代茶样入藏国家博物馆;2010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