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慈恩雁塔趣闻
6358000000008

第8章 就学戒贤

玄奘经过三年的长途跋涉,闯五烽,渡荒漠,辞高昌,越葱岭,脱盗险,终于在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到达日夜向往的那烂陀寺。

玄奘师从戒贤的那烂陀寺遗址玄奘到那烂陀寺时,该寺派僧众二百余名捧香花执幡盖迎入寺内。长老戒贤法师,十分钦佩玄奘坚韧不拔的求法志气,欣然接受玄奘拜师的请求,乐于向玄奘传业授学。戒贤法师因年事已高,多年没有讲学,特地为玄奘开讲大乘佛教瑜伽学派的重要典藉《瑜伽论》,连续讲了十五个月才讲完。那烂陀寺的僧众对玄奘待如上宾,衣食起居,备加照顾。每日供应赡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子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人米一升等。而且派两人侍奉,出行乘象舆。玄奘所食用的“供大人米”,在古印度,是仅供国王和德高望重的高僧的。在那烂陀寺上万名僧众中,除戒贤法师之外,能享此优厚待遇的包括玄奘在内,只有十人。玄奘一到该寺就受此最高礼遇,足以说明玄奘在那烂陀寺之影响和地位。

玄奘在印度礼拜过的佛教

腾胜迹——鹿野苑佛塔

那烂陀寺是古印度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享有崇高声誉的佛教盛地,规模宏大,建筑壮丽,名僧云集,学者荟萃,常住僧人有四千多,加上客居的僧俗人等,达万人之众。学僧在此,除学大、小乘经论外,印度的古典哲学、伦理学、音韵学、医学与术数工艺等学科,都是必修的。在这众多的人们之中,精通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多人;精通三十部的,有五百多人;精通五十部的,只有九人,称三藏法师,意为精通经藏、律藏、论藏的僧人。按寺规,应置三藏法师十人,但苦于再没有精通五十部经论者,故始终空缺一人,直至玄奘到达,方满十名数额,玄奘成为该寺的三藏法师,享有了极高的荣誉。玄奘在那烂陀寺,潜心钻研了五年之后,辞别了戒贤法师,又到各地游学。

腾胜迹——鹿野苑精舍遗址

玄奘游学五印后,又返回那烂陀寺,应邀在寺开讲经论,他的学识博大精深,受到阖寺僧众的尊敬。特别是他为沟通中观与瑜伽两派的对立而著“会宗论”,更赢得戒贤及诸大师的赞赏。一次一个婆罗门教的学者到那烂陀寺前,要求寺僧派人与之辩论。玄奘挺身而出,与之交锋。他以缜密的逻辑思维,雄辩明晰的口才,使那位婆罗门教徒无言对答而服输谢罪。玄奘博学善辩的名声传遍五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