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拓荒者的恋歌(天津卷)
6356300000006

第6章 第一场攻坚战

原“先头部队”肩负着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的决策,肩扛铺卷儿,雄赳赳开赴到仍属于三分场的领地。

谁知,他们反客为主,刚刚在借用的几间破旧平房中安营扎寨,第二天便蹚着水就开始筹划行动方案了。

三分场的工人一看这几个不速之客的行踪“不怀好意”,火速密报场长。

老场长闻听,粗脖子涨筋地对苗沛提出“抗议”。

苗沛嘿嘿一笑:“老场长,实话告诉你吧,现在我们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只能动真格的了。”然后,他一五一十地介绍了开发区管委会指挥部的部署。

是呵,他们怎么会不急呢?据市委、市政府通报,11月15日国务委员谷牧、国务院特区办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将莅临开发区视察选址现场。其实名曰“视察”,实为最后一次验收。开发区的选址对这些“钦差大臣”们的印象如何,将直接涉及到国务院对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拍板定案。因此,管委会指挥中枢决定:务必在谷牧等一行到达之前,将4.2平方公里的起步区里的海水排掉,显露出地形地貌,给他们一个直观印象。从管委会有关领导下达任务的口气看,似乎开发区能否诞生在此一举!可是,从今天掐指算起,到谷牧抵达日期满打满算30天,真是时不我待呀!

老场长听完这番介绍,一拍大腿:“不栽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老苗,你就铆足劲儿往前招呼吧!只要需要我帮把劲儿,我一定给你拉帮套!”

“谢谢!谢谢!”48岁的中年汉子苗沛面对这位顾大局、识大体的老场长竟然眼圈儿发红,鼻翼酸溜溜的。

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的开发区,阳历10月中旬,天气已经凉了。每到早晚,海风撕掠着盐池周围的芦苇,预示着深秋严寒的来临。一连5天,王述祖和苗沛率领麾下,蹚着没膝的海水,将4.2平方公里起步区的盐池构成梳理了一遍。脚扎破了,腿泡肿了,一迈步像灌满铅一样沉,他们硬是咬牙坚持着,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出了一个排水方案。

翌日,东方天际刚刚泛白,王述祖和苗沛一行手抡大锤,打进了开发区第一根定线桩。尽管黎明时分凉风使人直打冷战,可他们的额头和臂膀却热汗涔涔。那“嘭嘭”擂击木桩的声响,震落了疏落的晨星,也昭示着荒凉而古老的海滩将获得新生。

但是,要排除4.2平方公里的海水,又谈何容易?要保证11月5日露出地面,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全部排水渠道,可人呢?

“王总,这事儿由我想办法!”苗沛信心十足地向现场总指挥王述祖请缨。

“是是求老场长帮把手?”王述祖与苗沛心有灵犀。

“没错。”

“那就马上动身吧!”

“误不了事儿。”苗沛有个特点,越遇到急碴儿的事情,反而越显得胸有成竹。不过这一次王述祖心里也很坦然,因为他知道苗沛和三分场老场长有交情。

果然,苗沛找老场长求援,得到的回答是:“这算嘛问题!”说着他抄起电话,指令放水科长选派年轻力强的扬水工交给苗沛指挥使用。

负责排水的人员解决了,开发区的现场工作人员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从总指挥到技术工作人员,一齐出动,昼夜巡回监督。没水喝,没饭吃,整天靠泡方便面填饱肚子。有时方便面也断顿儿了,就用暖水瓶到附近食堂打粥喝。从早到晚,全部人马都是一个模样:脸发青,嘴发紫,手和脚指冻得红萝卜似的。

“下面两条腿,上面一张嘴,中间一股不服软的气儿。”他们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一股毅力,一种追求,仅仅用了20天时间全部将4.2平方公里的积水排除干净。他们没有欢呼,没有雀跃,也没有一分钱的加班费和辛苦费,他们拥有的是一脸的深沉、连日来因过度疲惫而充满了血丝的两眼和掩饰不住的憔悴。

11月15日,天气分外晴朗,当国务委员谷牧率国务院审查小组驱车抵达塘沽盐场三分场时,恭候他们的没有迎风猎猎的彩旗和仪仗队般的人群,有的只是所有盐池排净水后坦露的黑乎乎的胸膛般的真诚。

谷牧站在桥头,环顾四周,目光中充满了预想不到的喜悦。他还极认真地询问了解决软土地基、风暴潮、绿化等问题的措施,兴奋地说天津开发区选址很好,各种问题都考虑到了。我代表国务院,批准天津开发区动工建设。”

20天后,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方案。

至此,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