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票号 济商民 天下汇通
日昌开基业 平遥古城
日昌创票号 千载流芳
有一首清代《京都竹枝词》描绘晋商艰难经营:
赫赫声名各各行,
高车驷马也经商。
休忘客货难销售,
四季标期恐断肠。
晋商经商活动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联号、分号遍及国内许多城镇,二是多数商号从事长途商品贩运。因为是长途贩运商品,商品流转和资本清代山西的镖局周转慢,垫支资本数额大,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往往求助于社会借贷。此外,各地商号年底结算赢利时需要将银两由外地运回山西总号,统一结账分红。在经营活动中总号与分号之间、分号与分号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资金的调度,也离不开运送现银和汇兑。晋商经营活动对借贷和汇兑的要求特别迫切,因而他们便创办了账局和票号。
账局是在清乾隆年间出现,在票号成立前,由账局经营存放款业务,账局只在一城市或城镇设立,不在其他地方设分支机构,只经营存放款业务而不经营城市之间的汇兑业务。因此,当时各城市间的货款清算依旧依靠运送现银来解决。为减少商旅运送货物和现银途中丢失的风险,在北方又兴起一种行业叫镖局,所谓镖局,是由有武功之人开设的代客护送物资或现银的行业,它雇用武艺高强者为镖师,为沿途商旅提供安全保卫,收取相应的费用。但是当各城市间商品流通频繁、货币流通量增大时,镖局运山西镖局旧址输开支浩繁,费时误事又不安全,镖局运送现银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迫使外出经商的晋商不得不寻求新的办法,这是清代年间晋商一手创造票号的背景。
票号又称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关山西票号的起源,有一段唱词最为流行:
莫打鼓来莫打锣,听我唱个因果歌!
那李闯逼死崇祯帝,那文武百官一网罗。
那闯将同声敲金烙,霎时间金银堆积满岩阿。
冲冠一怒吴三桂,借清兵驱“贼”出京都。
“贼”兵舍下金银走,马上累累没奈何(金银大块名)。
一路追兵潮涌至,把金银向山西境上掩埋过。
“贼”兵一去不复返,农夫掘地富翁多,
三百年票号称雄久,不成文法孰磋磨。
实际上,山西票号并非一夜出现的,它是清代随着商业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种金融机构。中国开办最早的票号是日昌票号。道光三年(1823)农历正月初一,这是晋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日昌票号正式成立了。票号的首创人雷履泰,生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山西平遥县洪堡村人,雷履泰祖上居住在平遥细窑村,后来搬入城内。雷小时候家境贫寒,自幼在私塾读书,后弃儒经商,受雇于人称“李二魔子”的李箴视家,他秉承了平遥人精明干练的品性,进入西裕成商号工作后,很受东家赏识,在道光初年,年纪轻轻就当上了西裕成在京商号的大掌柜,他经营有方,商号生意井井有条,平遥城同时注意处理好与各界朋友的关系。西裕成早期是一个颇具规模的颜料制作和贩运相结合的商号,制作颜料(铜绿)的红铜需到四川重庆采购,经过汉口中转运回山西。平遥县农村制作颜料的作坊很多,他们在城内开设总号,北京外城草场十条设分店销售,这个商号在北京、天津、汉口、重庆等地设有分庄。在北京的平遥商人相当多,由于达蒲村李家乐于交际,西裕成颜料商号就成为在京平遥商人常来常往的地方。在京经商离家遥远,而养家口,给家中老小捎钱,成为商人最为头疼的事。那时候虽有镖局专门负责运送财物,但镖局费用昂贵也不安全,一般小本商人是不敢企望镖局运送银两,西裕成颜料作坊和分号之间有专人往来运货联络,与李家有亲戚朋友关系的平遥商人,就委托西裕成给他们家人捎钱、捎货。
日昌的诞生也源于一次偶然的事情。一次,一位山西同乡到西裕成商号,委托雷履泰捎钱给平遥的“西裕成”颜料庄总号,让他的家人在那里支取。他想这样既方便了同乡,又结交了朋友,百利无一害的事情,就答应下来。此事传开后,不断有人将银钱交付北京西裕成分号,由经理写信给总号,在平遥总号取款。起初不过是朋友、亲戚两相拨兑,无汇费和手续费。雷履泰脑筋转得快,他想:山西人在北京做生意的那么多,如果他们将银钱存入商号的分号,商号收取一定费用后,由经理写信给平遥的总号,取款人在山西总号取款,这种汇兑方式不但保险而且方便。这是一个生财的行当,如果我们商号开始经营两地汇兑业务,收取一定费用,利润一定不会少的。
日昌后院但是在当时而言,票号这个行当没有人正式经营过,如何去经营这个行当,它前景会如何,均没有现成的答案。
雷履泰回到家中彻夜难眠,辗转反侧苦苦思索,如何在一个陌生的行当去构建一个全新金融体系。要成功地创办一个新的行业,看来他得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建立规范的信用制度。第二,建立汇率制度。当时,中国的货币种类很多,成色不一样,银子产于不同地方其成色也不一。雷履泰初步制定出各地银子汇兑时的比价,此后被编成一首口诀:
清代银元宝与银锭
天津化宝松江京,纹银出在广朝城。
上洋豆规诚别致,公估纹银西安行。
票色重贵足纹原,云南票锭莫忘情。
川百锭出成都省,荆沙老银沙市行。
二四估宝属汉武,贵梧化银记分明。
常纹多在湘潭县,长沙用项银出名。
常德市纹银为主,金陵顷化是足色。
粗俗不堪入目视,诚恐难记随口诵。
清代制钱这首歌谣把各大工商重镇中分号所通行的白银名称编成韵句,易于熟记。第三,汇票的防伪。日昌发明了月份对暗记和日期对暗记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防伪问题。到1826年,西裕成商号放弃原来的颜料生意,专营票号汇兑业。
日昌票号所需要的资金由李大全出30万两,雷履泰出2万两,雷履泰同东家共创了日昌票号。“日日昌”这个字号隐含着四个太阳,意思为日日升、日日昌,比喻旭日东升,永远繁荣昌盛。日昌的匾额相传为清嘉庆末年的状元陈沅亲笔书写,而关于这个名字来历,还有一个传说。清道光年间,平遥“西裕成”颜料庄财东李大全与大掌柜雷履泰,筹划创立票号时,本银已经到位,人员也已就绪,就是票号的名字定不下来,雷掌晋商铸造的银锭柜也曾想用“广聚源”“兴隆盛”等名号,但这些名字虽然吉利,比喻财源广进、长盛不衰,却总好像太普通,缺少开创一个行业新局面的气概。一天晚上,雷履泰好不容易忙完一天的事务后,刚躺下就看见商号斜对门的木器厂内大火冲天,他赶忙叫店里的伙计们前去救火,等赶到木器厂前却发现原本破败的院落竟变成了金碧辉煌的庭院,推门进去一看里面竟然成为碧瓦琉璃的屋子,并出现了道道流光异彩。雷掌柜很纳闷,正在东张西望、目不暇接时,忽见东方有两轮红日喷薄而出,映得宅院更加璀璨壮丽。这时天上开了一道大门,众仙飘然向西远去。雷履泰正准备相随而去,突然一位天仙挡住了他的去路。他猛吃一惊,翻身坐起,才发现原来是一场梦。这时他回想起梦中的情景,双日并升光照大地的情景历历在目,突然一个念头涌上脑海,新字号的名字就叫“日日昌”,它日昌牌匾预示着票号的生意蒸蒸日上,红火兴盛。日昌票号门楣对联为:
日丽中天 万宝精华 同耀彩;
升临福地 八方辐辏 独居奇。
它巧妙地将字号名字嵌入其中,而日昌的确像它的名字一样,开创了近代百年辉煌的票号事业。
雷履泰创立日昌后,京晋两地之间的汇兑业务越来越多,他想到其他省市的山西商人托镖局寄钱也有很多不便之处,为何不连他们的生意也日昌票号的庄票一同承揽过来?有了这个想法,他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对晋商的经商地点进行摸底。他派人深入到晋商经营药材、茶叶、夏布、绸缎、杂货的地方,了解晋商的分布与他们的经商范围。二是设立票号分庄。掌握了晋商在各省的情况后,他亲自挑选精明可靠的伙计,先后与汉口、天津、济南、西安、开封、成都、重庆、长沙、厦门、广州、桂林、南昌、苏州、扬州、上海、镇江、奉天、南京等地设立票号。他的做法与现在的银行扩大经营网点是一样的,将网点深入到商人的生活区。他设立网点之后广泛地与各地商人来往招揽业务,因日昌信用可靠,不但山西商人与它交往频繁,外省的商人也开始通过它汇兑款项。随着通汇扩大,他决定开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这样一来,利润大增,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商人都到日昌进行资金周转。日昌票号被称为“中国近代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号称“一纸风行天下,汇通九州”。
日昌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雨征程,这100多年正是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的100年,社会动荡不安,人心内忧外虑。日昌旧址日昌不但屹立不倒,雄踞各大票号之首,而且极盛时期分号达40多家,遍布全国,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不愧为票号业的开山鼻祖具有的实力。
今天,日昌票号旧址成为山西票号博物馆所在地。有许多人怀着好奇的心情,去参观这被世人称为“中国银行业乡下祖父”的神奇地方,感受一下在这院落中曾经发生过的让后世人惊叹不已的往事。但是到过这里的人会发现,日昌票号院落古朴厚重,毫无一丝张扬之处,只有匾额上“日日昌记”几个金字显出不凡的气势,票号占地1400平方米,有建筑21座,正院沿南北轴线,由三进式穿堂楼院组成。前院设置柜户、信房、账房等营业用房,后院为客房与客厅,前后两院有过厅相连,既相连又独立。跨院则是辅助用房,设置厨房、杂屋、厕所等。整组建筑用地紧凑,布局严谨,功能分明。与其他传统民居建筑不同,日昌的大门、照壁、门窗等的装饰极少见浮华讲究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而是十分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室内也少见华丽的陈设,显示了古朴典雅的风格。这反映了日昌踏实稳重、注重实效的经营作风。
在日昌西侧的陈列室内,悬挂有几幅诗文牌匾,这小小的诗句其实日昌的信件袋大有文章,这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密押制度,就是用汉字代表数字。这些代码是不断变更的,保密性极强。比如有一首诗:
无限登高趣,苍茫独赋诗。
树多红绚彩,山近碧争奇。
霜气浓添艳,烟痕淡人眉。
林峦开锦画,天地壮才思。
枫径停车处,苔岩扫石时。
这是日昌为汇兑业务发往各分号信文次序的一套暗码。除这套独具特色的暗码外,汇票上的具体数字和计量单位均有密押。如12个月的代码:“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月30天的代码:“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一到十的数目代码:“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月份对暗记和日期对暗记明代的会票组成的“密押”是汇票防假的重要方法,密押是不定期更换的,生意好的时候三个月换一套。日昌到歇业时的95年中,共换了300套密押。由于建立了一套规范严格的取款制度,日昌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被冒领的事件。
雷履泰毛鸿翙祸起萧墙
日昌票号自开展业务以来,利润大增,从道光年间到同治五十余年中,仅财东李氏一人就分红利200万两以上。在日昌发展中,一场看似插曲的小事却改变了山西票号的整体发展趋势。起因是大掌柜雷履泰与二掌柜毛鸿翙之间的矛盾。雷履泰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认为票号的产生和发展都是自己的功劳,自己也拥有股份。平时做事唯我独尊,分配人员、处理业务一己专断,不容许别人插手。作为二掌柜的毛鸿翙一向不满他的作风,很有意见,二人面和心不和。有一次雷履泰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就躺日昌后院下在自己的房子里休息,不过他让小伙计转告毛鸿翙,柜上有事,务必要告诉他,不愿意下放掌柜的权力。毛鸿翙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心想掌柜的病了还把权抓得那么紧,这次得用这件事做做文章。他叫了一个自己贴心的伙计,让他告诉财东李氏大掌柜病了,让他来一趟。不一会儿,李财东急急忙忙赶到票号。
毛鸿翙告诉东家,雷掌柜病比较严重,但他放心不下号中的事,这样不利于他养病。不如东家亲自去劝劝他,让他回家静心养病,调养一段时间,等身体康复后再回来。号里事大事会和他商量,小事有其他掌柜的来打理。财东觉得毛鸿翙的话很有道理,就点头答应了。
过了一个时辰,财东让人去买了一些补品,然后拎着东西去了大掌柜房中,问询雷履泰的病情。雷履泰心里很纳闷,因为他平常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回房休息休息就行了,今天财东来还带了这么多东西看他,一定有什么事情。东家说:“你身体不太好,不如我放你半月假,让你回家好好养病,等你身体调养好了再回号里,你看如何?”雷履泰恍然大悟,心中暗想我生病的事财东为什么会知道,一定是有人想争权告诉他的。想乘机把他撵走!想到这里,雷履泰不争辩也不论理,只是不动声色地笑道:“多谢东家的关心,那我就回家养病了。”他心里想的根本不是回家养病,而是打算离开日昌票号。他自信离开这里,到哪都可以找到大掌柜的职位,作为一个专门经营汇兑票号的经理,他开创了票号,对汇兑业务轻车票号掌柜房熟路,在金融界颇有名气,曾经有不少商号要挖他,许重金让他做经理,他都一概拒绝。他要忠诚财东,一个商人最重要的是信誉,那比万两黄金都贵重。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是财东不要他了,与他的信誉无关,他可以轻轻松松地走了。接下来,他就开始准备暗中通知各地分号结账,准备向财东交待账目,然后提出辞职。
又过了几天,当财东看望雷履泰时,在他的桌子上惊讶地发现雷履泰要寄往分号撤号的信件,财东当时就如五雷轰顶,不知所措,他忙问雷这样做的原因。雷履泰告诉他商号是东家的,但这些分号是他自己这些年布置下设立的,现在他要走了,得把各分号撤回来,账目算清楚,向东家作个交代就回家养病。以后让新掌柜重新布置才好。
财东一听要撤回字号,感到问题严重,急忙向他赔罪,辩解只是想让大掌柜回家调养病,压根没有让他辞职的意思。
东家一再赔罪,但雷履泰置之不理,此后回到家,一直不到号中上班。东家每天备一桌酒席,并送一锭50两重的元宝慰问。雷履泰像半月后,雷履泰一直不回来,财东开始绝望了,他似乎看到雷履泰离开票号生意萧条异常,甚至陷入困境,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