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1)。文之思也,其神远矣(2)。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3)。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4);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5)!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6)。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7);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8)。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9);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10)。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注释”
(1)此二句见于《庄子·让王》,原指身在江湖,心在朝廷。刘勰在这里借指创作构思。魏,通巍;阙,古代宫庙前所立的门;魏阙,古代君王的宫门,代指朝廷。
(2)文之思,文学的构思;神,微妙的想象活动。
(3)寂然,寂寞;凝虑,凝神考虑;悄然,静悄悄;动容,容貌变动。
(4)吟咏,沉吟歌咏;吐,发出。
(5)睫,眼毛;卷,刮起;舒,舒展;思理,创作构思的规律;致,达到。
(6)神,构思的精神;物,外物,形象;游,游动。
(7)此二句是说构思活动受思想感情的支配。胸臆,心胸。
(8)辞令,动听的言辞;枢,户枢;机,机关;枢机,关键。
(9)枢机方通,言辞通达;隐,隐藏,隐蔽。
(10)关键将塞,志气闭塞;遁,逃遁,逃跑。
陶,制瓦器;钧,造瓦器的转轮;陶钧文思,指酝酿文思;虚静,守虚安静。
瀹,疏通;藏,通脏;五脏:肝、心、肺、肾、脾;雪,洗涤。
积学,积聚学问;储宝,储蓄知识;酌,斟酌;酌理,分辨文理。
研,研究;阅,阅历;穷,穷尽,探索到底;照,察看,理解;驯,驯服;致,情致;怿,一作“绎”,整理之意。
玄,深奥;宰,主宰,指心灵;寻,寻找;声律,音节;定墨,落笔。
独照,独特的理解;匠,匠心;窥,窥探;意象,意中之象,即经过构思后已经思想情感化了的形象;斤,斧。斧是砍削的工具,这里比喻修改文章。
驭文,驾驭文章;首术,首要的技术;谋篇,结构篇章;大端,要点。
“译文”
古人说过:“一些人身在江湖,而心里却系念着朝廷”。这就是人的精神思想活动。在作家创作构思的精神过程中,其形象思维更加深远。凝神结虑于寂寞无声之中,而思想已经游涉到千年以前;激动的面容冲破了静悄悄的宁静,视域也扩展到万里之外。在沉吟歌咏中推敲声韵的完美,耳旁不断地响起珠玉般的文韵。在拓展意境中追求气象的宏大,眼前风起云涌成广阔的画面。这就是神思为文理带来的奇妙情致。神思和文理的交合,想象与物象的游猎,为创作构思的核心内容。神思安居于心胸之中,志气统辖着文情的关键。物象沿着耳目进入作家的精神境界,化作言辞而成为文章的枢机。只要言语结构之枢机通达,很快就能照亮客观物象的方方面面。一旦志气精神的关键闭塞,则神韵构思就会在心里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构思文章的前提,关键在于虚心宁静,情致专一。要疏通五脏六腑,洗涤精意神魂,使它们澄澈纯洁。积累学问,不断地储蓄知识,斟酌文理,丰富自己的才能,开阔自己的阅历,钻研和探讨人世间的问题,驯服情致,演绎文辞。只有这样,才能够摸索到形象思维的一些蛛丝马迹,以便按照声韵格律的规则来选词造句,遵照意象规律结想构意,并写出声情并茂、匠心独运的作品。这是驾驭文章的最关键的理论,谋篇构思的最主要的规律。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1)。规矩虚位,刻镂无形(2)。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3);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4)。方其搦翰,气倍辞前(5),暨乎篇成,半折心始(6)。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7)。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8),密则无际,疏则千里(9),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10),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注释”
(1)方,正好,刚刚;运,运行;涂,通“途”;万途,指思绪很多;竞,竞争;萌,萌发。
(2)规矩,指规和矩,分别为画圆和画方的器具;刻镂,刻画;虚位和无形,都指抽象的东西。
(3)登山,观海,都指构思中的情景。
(4)才,才能;并驱,并驾齐驱。
(5)搦,持;翰,笔;气,气势;倍,加倍。
(6)暨,及;半折心始,与开始的心情相比折损了一半。
(7)意,想象中的意境;空,空想;翻空,腾空;易奇,容易奇妙;征实,把想象写成实在的东西;难巧,难以巧妙的构思。
(8)是以,所以;意授于思,意义来源于思想;言授于意,言语是由意义决定的。
(9)密,细密;无际,没有空隙;疏,空疏。
(10)方寸,心;域,地域;表,表达;求之域表,把心里的东西实实在在表达出来。
咫,八寸;咫尺,指距离很近;隔,隔离。
秉,操持;秉心,把握住心理;养术,培养构想文术;无务苦虑,不需要苦心思虑。
章,文章,文采;契,契约,指规则;不必劳情,不需要过分钻营。
“译文”
创作构思才开始的时候,意象泉涌,思绪万千。作家既要将抽象的意念作形象化的抒写,又要将无形的思绪用鲜明的言辞进行表达。创作时心里一想到登山,眼前便涌现出一片崇山峻岭的奇妙景象;心里一想到大海,耳边就响起波涛汹涌的声浪。谁知道我的才能到底有多少,反正它可以和天上的风云并驾齐驱。提笔写作时,其旺盛的气势完全超越了文辞本身,到了文章写成时,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思却已经完全打了折扣。原因何在?文章的意象在想象和追求奇妙的过程中容易腾空凌虚,但是要把这种腾空凌虚的东西用艺术的手法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就不容易了。由此可知,文章的意义内容来源于作者的思想活动,而言辞形式又受思想内容的制约,二者如果结合得好,文章就会浑然一体,结合得不好,就会南辕北辙,相差万里。创作构思有时候心里边想好了却难以在时空中把它表现出来,有时候义理仿佛就在眼前但文思中的想象却离得很远。所以创作中不能蛮干,而应该顺应体势和情感,培养文辞和思绪,在形象思维的规律中摸索出写作的方法。
“内容讲解”
《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26篇,其主要内容论述艺术构思。在《文心雕龙》的创作论中,刘勰将探讨艺术构思的《神思》放在首位。刘勰首先对神思进行定义,并阐述了形象思维的特点,其中所谓“神与物游”可以看成艺术构思的纲领。虽然《神思》篇所谈之“物”,和陆机《文赋》中的“物”一样,都着重于自然景色,但刘勰在构思中明确强调了“研阅”和“博见”内容。“神与物游”中的“神”也就是志气,或者叫情志。二者游猎的结果,在构思传达时必然表现为言辞。在上面节录的内容中,刘勰还强调作家要积累知识,辨明事理,增加阅历,并且要善于将自己的情致转化成艺术构思。
“思考题”
1.“神与物游”的文论内涵是什么?
2.在创作过程中,刘勰认为神与物如何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