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6341700000015

第15章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一、雄浑。(1)大用外腓,真体内充(2);反虚入浑,积健为雄。(3)具备万物,横绝太空(4);荒荒油云,寥寥长风。(5)超以象外,得其环中(6);持之非强,来之无穷(7)。

二、冲淡。(8)素处以默,妙机其微(9);饮之太和,独鹤与飞。(10)犹之惠风,苒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注释”

(1)雄浑,雄伟浑厚。

(2)用,作用;腓,本义为小腿肚,这里借指呈现、表现;体,本体。

(3)虚,虚无;浑,浑成;健,刚健之力;雄,雄浑之气。

(4)具,具有;备,完备;横绝,横越。

(5)荒荒,苍茫的样子;油云,勃兴之云。《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寥寥,空阔的样子;长风,大风。

(6)超,超越;以,于;象,表象;环,承受门枢的圆环,门枢在环中旋转,可以运转自如;环中,比喻抓住了要害。

(7)持,操持;匪强,不勉强;无穷,无尽。

(8)冲淡,平和淡远。

(9)素,淡泊;处,居住;默,静默;妙,奇妙;机,机会;微,细微,微妙。

(10)饮,喝,呼吸;太和,指和淡之气。《易·乾》:“保合太和”。

犹,犹如;惠风,和风。王夫之《兰亭集序》:“惠风和畅”;苒,本指草之柔细;苒苒,指柔和。

阅,观览,引申为听;阅音,听音;修,修长;篁,竹子;美曰载归,即与美俱归,载美而归。

遇,遇合;深,深远;即,接近;希,少。

脱,倘然;形似,形式上的相似;握手,握手之间;违,违背,分离。

“译文”

一、雄浑。真实的内容包含在文体之内,宏阔的形象作用于文章之外。从虚无之抽象进入到浑厚之形象,尚需不断积累刚健去锻造雄壮。只有在文章中写出万事万物的丰富性,其文风才能有横绝一世之气象。就像天空那莽莽苍苍的云彩,伴和着浩浩荡荡的东风。写作诗文既要超脱于表象之外,又要环绕在本体之中。完全不需要在苦思冥想中勉强操作,一旦灵感来临文思自然会无尽无穷。

二、冲淡。写作是一种虚静淡泊的生活,安然巧妙地去体会其中的精致和微妙。在自然的深处呼吸那些冲虚平和之气,自由地展开翅膀悠悠然与白鹤一起飞翔。这情景宛如在竹林里听琴漫步,美妙在情舒意惬中伴我归来;习习的和风吹拂着我的面颊,不时地撩动着我的衣裳。意象之遇合不在其深,惬意地追求茫然难见;好不容易把握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转眼之间却又跑得无影无踪。

三、纤禾农。(1)采采流水,蓬蓬远春(2);窈窕深谷,时见美人。(3)碧桃满树,风日水滨(4);柳荫路曲,流莺比邻。(5)乘之愈往,识之愈真;(6)如将不尽,与古为新(7)。

四、沉着。(8)绿杉野屋,落日气清;(9)脱巾独步,时闻鸟声。(10)鸿雁不来,之子远行;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注释”

(1)纤,纹理细腻纤秀;禾农,禾农郁。

(2)采采,鲜明的样子;蓬蓬,蓬蓬勃勃之意;远春,远远望去,一片春天的景色。郭绍虞《诗品集解》解释说:“韶华满目,一望皆春”。

(3)窈窕,深曲的样子。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时见,不时地看见。

(4)碧桃,绿色的桃子;风日,和风煦日。李白《宫中行乐词》:“今朝好风日,宜入未央游”。水滨,水边。

(5)曲,曲径;莺,黄鹂之类的春鸟。

(6)乘,利用,趁机会;愈往,愈深入;识,认识;真,真切;识之愈真,愈能准确的把握自然的真美。

(7)如,譬如;将,将会;不尽,无穷无尽;与,给与。李德裕《文章论》:“譬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郭绍虞《诗品集解》:“终古常见,却又不陈陈相因”。

(8)指情感蕴蓄不发,外观朴实。沉着,沉稳。

(9)绿杉,绿色的杉树;野屋,荒野里的房屋;气清,空气清爽。

(10)脱巾,脱掉了头巾;独步,独步慢行;时闻,不时听到。

此二句写远别之相思。鸿雁,相传鸿雁传书,这里代指书信。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之子,所思念的这个人。《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此二句言咫尺天涯,愁怀难遣。所思,所思念的人;若为,那堪,哪里经受得住。白居易《冬至宿杨梅馆》:“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衾一病身”。

碧,碧蓝色的天空;云,云彩。江淹《拟休上人怨别》:“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佳语,即精妙的诗句;大河,大江大河;前横,横卧在前面。

“译文”

三、纤禾农。眼前是活泼可爱的流水,一片蓬蓬勃勃的春天景象;在幽深曲折的山壑小道上,美丽的少女出没在绿叶花丛之中。布满树枝的桃果弄春吐秀,清澈的水边风和日丽。姑且在柳树成荫的弯曲小道上轻松地漫步,只听见飞来飞去的莺鸟在左右欢歌妙语。愈是深邃地体察自然之美景,就愈是能够深刻地领略诗歌所表达的那种澄明。给古代的人文资源中注入一种新的意境,那诗情就会像泉源一样汩汩不绝地涌出。

四、沉着。碧绿色的杉树掩映着一小座木屋,夕阳西下时的空气是这样清新澄明。暂且卸去头巾来这里独行漫步,不时可以听到莺啼鸟鸣。那可爱的老朋友远游它方已有好久,为什么鸿雁至今尚未传达来信于我;还有一位近在咫尺的可心人儿,不知她此刻如何忍受孤独和寂寞。海风吹散了碧空的云霞,小岛上抹满了明丽洁净的月光。仔细体味自然风光中的奥妙,就像面对着滔滔的大江大河,诗情妙语不由得汹涌而出。

五、高古(1)。畸人乘真,手把芙蓉;(2)泛彼浩劫,纚然空踪。(3)月出东斗,好风相从;(4)太华夜碧,人闻清钟。(5)虚伫神素,脱然畦封;(6)黄唐在独,落落玄宗。(7)

六、典雅。(8)玉壶买春,赏雨茅屋;(9)坐中佳士(10),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荫,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注释”

(1)高古,所追求的是超凡脱俗。高,高尚;古,古朴。

(2)畸人,奇特之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同)于天者也。”乘真,驭气;芙蓉,莲花。李白《古风》:“素手把芙蓉,虚步蹑(追踪)太清。”

(3)泛,飘浮,引申为凌驾、超越;浩劫,巨大的灾难;纚,形容深远;然,渺然;空踪,无影无踪。

(4)斗,星斗;东斗,东方的星斗;月出星斗,月亮出现在东方的星空;从,跟从。

(5)太华,太华山,即西岳华山;碧,碧空,天空;闻,听到;清钟,清亮的钟声。

(6)虚,虚心;伫,积贮。杜甫《北征》:“圣心颇虚贮”。神素,高古的精神素质。郭绍虞《诗品集解》:“心之灵谓之神,象之真谓之素。”脱然,脱略,轻慢。《晋书·谢尚传》:“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畦封,疆界,这里指世俗的规矩。

(7)黄唐,黄帝和唐尧;在独,居于独一无二的地位。陶渊明《时运》:“黄唐莫逮,慨余在独。”落落,稀少;玄,深远;玄宗,远古的宗师。晋支道林《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密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

(8)典,常道,准则;雅,雅正。

(9)玉壶,玉制的酒壶;春,指酒,唐人常常将酒称为春。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赏雨茅屋,欣赏茅屋外的落雨。

(10)佳士,志趣高雅之士。

白云初晴,雨后天气放晴;幽鸟,深黑色的鸟;逐,追逐。

眠琴绿荫,在绿荫下弹琴,弹着弹着睡着了;眠,睡眠;上有飞瀑,绿荫旁边的山上飞瀑直泻而下。

落花无言,坠地的落花默默无言;淡,心情恬淡;人淡如菊,心地淡雅,不慕荣华富贵。

书,书写;岁,岁时;华,年华;可读,可以品赏。郭绍虞《诗品集解》:“书之岁华云者,亦即一年好景君须记之意。”

“译文”

五、高古。手持一把呼风唤雨的芙蓉扇,奇异之人乘风驭气于白云之上,它超脱了多灾多难的人寰,其行踪缥缈于九霄鸿蒙之间。一轮明月出现在东方的星斗之间,和暖的清风习习吹来,在太华山那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只有那清亮的钟声敲击着人的心弦。虚心和淡泊酝酿出高古的神情和质素,自然之脱略超越了世俗之束缚,黄帝和唐尧的高风亮节巍然长存,独一无二的德行永世为人师宗。

六、典雅。细细地品味买来的一壶美酒,同时欣赏着茅屋外银丝般的落雨,眼前是一片茂密的翠竹,同坐中有二、三高雅之士妙语连珠。当雨后天晴的时候,白云飘飘,小鸟追逐翻飞,怀抱鸣琴在绿荫下悄悄地睡着了,而直泻的瀑布依旧在身旁的高山上流淌。片片坠地的落花默默无言,篱边赏花的诗人雅淡如菊。能将如此之年华和情景写成诗篇,无穷的美味可以令人们反复地吟咏和诵读。

“作者、作品简介”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论家司空图的作品。司空图,字表圣,生活于唐末政局混乱时期,晚年退隐,归居中条山王宫谷别墅中,游吟于泉石林亭间。《新唐书》里为司空图立有本传。司空图论诗发展了殷?皎然的观点,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纯美的意境,提倡“趣味澄”的“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二十四诗品》是司空图的诗论专著,简称《诗品》。这部作品将诗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禾农、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个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进行描述,内容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这种评论诗歌的方法与钟嵘品评诗歌注重源流不同。本书所选的是《二十四诗品》的前六品。

“内容讲解”

雄浑是指雄壮浑厚的艺术风格。诗歌雄壮便能气魄宏伟,浑厚便能自成一体,无丝毫斧凿痕迹。从内容上讲,既要“得其环中”,又要“真体内充”。从形式上讲,只有在“大用”于万事万物的基础上“返虚”“积健”,这样才能成就雄浑。在司空图的诗品中,雄浑与劲健相近,同属阳刚之美,但雄浑之“雄”与劲健之“健”又有不同:首先是“雄”,其次才是“健”;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极致。冲淡是平和淡远的艺术风格。平和不是平庸和稀泥,淡远也不是肤浅寡味。冲淡是在气敛神藏,陶熔万物之后所形成的一种“澄澹精致”、“趣味澄(远)”的醇美特色。正如古人所谓“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梅尧臣语);“诗到平淡处”,方能“清真蕴藉”,“令人吟绎不尽”(薛雪《一瓢诗话》)。纤禾农是一种禾农郁的艺术风格,与绮丽风格较为接近。创作这种诗歌应该既要“与古为新”,使其质地细腻入微,又要“以古为今”,使其外观光亮润泽。沉着是一种感情深厚,寓意含蓄的艺术风格。沉谓沉稳,着乃踏实。譬如杜甫诗歌,“极沉郁悲痛之致”,“语语沉着,无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纪昀语);“句句沉着,意境直似《离骚》”(吴汝纶语)。高古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高乃高超,高可以俯视一切;古是古朴,古朴则不俗,可以“抗怀千载”(杨廷之语)。典雅是一种斯文优雅的艺术风格。典谓典重,雅是高雅。典重则不浅浮,高雅则气度悠闲。齐梁时刘勰所谓典雅强调的是“方轨儒门”,司空图的典雅所强调的是志趣淡泊,情调闲逸,即所谓“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附录”

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的简要涵义及其辨证关系

1.简要涵义。雄浑是雄伟浑厚;冲淡是平和淡远;纤禾农是纤细禾农郁;沉着是感情深厚;高古是超凡脱俗;典雅是斯文优雅;洗炼是简洁精炼;劲健是神气雄健;绮丽是绮靡秀丽;自然是“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含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豪放是豪迈放达;精神是神气清明;缜密是细致绵密;疏野是质朴真率;清奇是清秀奇特;委曲是委婉曲折;实境是质实的意境;悲慨是悲壮慷慨;形容是摹神取象;超诣是造诣超妙;飘逸是潇洒闲逸;旷达是旷放通达;流动是气脉流转。在这诸多诗体中,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偏于阳刚之美,冲淡、绮丽、自然、清奇等偏于阴柔之美。

2.辩证关系。二十四种诗体既争奇斗妍,又相互谐合融洽。就争奇斗妍说,纤禾农与冲淡相对,沉着与浮浅相对,高古与凡俗相对,典雅与粗俗相对,洗炼与芜杂相对,绮丽与素淡相对,精神与柔弱相对,缜密与疏朗相对,疏野与矫饰相对,委曲与平直相对,流动与静滞相对。就谐合融洽来说,纤禾农与绮丽相通,冲淡与平和相通,自然与澄澈相通,沉着与含蓄相通,高古与古雅相通,飘逸与洒脱相通,疏野与旷达相通,雄浑与劲健相通,劲健与豪放相通,豪放与悲慨相通。各种品味都可以尽情地释放自己的醇美,但却不能独霸全美。每一品味都有可能在融通其它品味时处于支配地位,但它随时都有可能在接受挑战时被赶出支配地位。

《二十四诗品》的影响

《二十四诗品》影响深远。宋代苏轼非常向往和羡慕司空图所标举的诗风。严羽《沧浪诗话》提倡“兴趣”、“妙悟”,与司空图主张韵味也是一脉相承的。清代王士祯标举“神韵”更奉司空图、严羽的论说为准则。《二十四诗品》在开创文艺批评形式方面有广泛影响。模仿之作,还有清代袁枚《续诗品》、顾翰的《补诗品》等等。

隋唐五代文论的特点

由隋入唐,文论跨进了一个诗化的国度。在“崇本以动末”的文化进程中,如果说儒学的回归只是打下了诗化的基础,那么“三教可一”(王通)的氛围便为诗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唐代文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史通文道,强调“世异则事异,事异则治异”,治异则文异,主张“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诗文内容应写得质实。这一特征在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韩、柳身上都有表现。另一特点是强调意兴、意象,注重诗歌的艺术美、语言美,极力钻研如何才能使作品具有深邃的意蕴和耐人寻味的魅力。皎然和司空图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对唐诗的艺术风格和意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诗化之“诗”“尚意兴而理在其中”,诗化之“史”尚意象而落笔于真实。中国诗本原于风骚而登峰造极于盛唐。

隋唐五代文论作家和文论作品概述

隋到唐初,主要的文论作家有:王通、陈子昂、刘知几。他们的文论作品:王通的《中说》,又称《文中子》;陈子昂有《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刘知几有《史通》。盛、中、晚唐及五代时期,其诗论作品有:皎然的《诗式》、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等。唐代古文理论至韩愈、柳宗元而集大成。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说。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和《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中主张“明道”“辅时及物”。晚唐杜牧在《答庄充书》中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辞采章句为之兵卫”。

“参考资料”

1.袁峰,中国古代文论义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158~164.

2.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64~168.

3.李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7~151.

“思考题”

1.什么是雄浑?什么是冲淡?

2.简论二十四诗品之间的辩证关系。

3.《二十四诗品》在中国文论史上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