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从责任走向优秀
6336200000018

第18章 制度强化责任

教育强化责任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但也不是万能的。

对司机不要超速行驶的教育够多的了,对司机不要酒后开车的教育够多的了,但是,为什么超速行驶非常严重?酒后驾车仍然非常严重?根本说来还是司机的责任心,把自己、把他人的生命责任当儿戏了。

所以,可以理解“辞典”中为什么一定要收录“屡教不改”这一词条。

怎么办?继续加大教育力度的同时,制度建设加大力度也要跟上。比如,一旦抓住超速行驶和酒后驾车的,惩罚是很重的,罚款、扣分、扣驾照,还要脱产学习交规。这些,就是制度,对教育起到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在高速公路的下道进收费站的地方,如果司机不减速,是很危险的。于是,此处挂牌,提醒司机要减速,效果不太好;把一些出事的血淋淋的照片给司机看,能起到很大的教育作用;最根本的方法是把高速公路的下道进收费站的路段设计成弯道,弯道要减速,这是每个司机学车时就知道的金科玉律,这个弯道的效果就非常好。这个弯道,就是制度、机制。

所以,强化责任,制度的设计很重要。

某重点大学在圆园园愿年出现了一个网上热议的现象:

一位中年男性老师,上了课后,乘坐校车回老校区去,上车一看,基本上坐满了,身边还有一个空座,坐了下去。司机说,这位老师,不要坐,这是一个女生买了票的,人下去有事了,人家马上上来坐。老师认为自己站了一天讲台,很累,司机应该让老师先坐了再让学生上车,或者是叫学生给老师让座。司机认为,先来后到,买票上车,天经地义。双方争执不下,误了开车时间。那位女生上车后,主动把座位让给了老师坐,自己坐圆园分钟后的下一班车。

有人把这件事上了校园网,很多人跟帖,几千上万。非校园网的其他社会网也有不少帖子热议,焦点是该不该给这个老师让座。有的说,先来后到,大家都是买票上车,凭什么要让?有的说,就是让座,也不给这种太“横”的老师让座。

后来,这个学校的一位校领导也发了一个帖子,说要找到让座的女生,要从物质和精神上都奖励她。

笔者听说,许多高校都有这种现象。

一位女老师多次向领导反映,圆园分钟一班的校车,车来后,学生“哄”的一声挤上去了,大多数老师不愿意也没法与学生挤,等下一班,依然如此,有时候要站着等三四班车,上车后往往没有座位,让座的学生是少数,站了一天的讲台,很累,希望领导解决。

有位领导讲,不要怪学生,是我们没有教育好,学生有“病”,该老师“吃药”;孩子有“病”,该爸爸妈妈“吃药”;员工有病,该领导“吃药”。

有的人说,我们教育少了吗,从小就教育他们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小孩子都知道要给老师和长者让座,怎么到了智商这么高的大学生还不让,还有很多道理讲出来呢?

有人则讲,你当老师的太横了嘛,人家当然不让啰。

有人则说,不横也经常没有人让座。

有人则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爸爸妈妈有错,孩子就不孝敬爸妈了吗?祖国有困难就不爱国了吗?

有的人则认为,学生有责任给老师让座,尊敬老师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下课了,为老师擦个黑板、端杯水都不愿意做,缺课还大找理由,尊师还可以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当然,老师也要为人师表,也要尊敬学生。

这些观点似乎都有一些道理,笔者不作评论。笔者认为,责任的教育任重道远,还要进一步强化、再强化。但是,只用教育也是不行的,还要用制度对责任进行规范,而且,制度也是一种教育。

比如,在候车的地方焊接栏杆,拉一根绳子,老师和学生都先来后到,排队上车,养成习惯,老师也不要加塞,在可能的情况下,学生有责任让一下老师;上了车后,前三排贴一警示牌,上写:

“前三排为老师的座位”,学生见了,自然不会去坐了。一开始,候车的地方有佩带红黄袖笼的人维持秩序,在车上,司机、售票员也有责任维护警示牌的作用。

这个栏杆、绳子、牌子,就是一种制度,它规范学生和老师的行为,养成一种习惯,大家都遵守,秩序井然。

人们到银行去存款取款,填单子,数钱,这时,旁边围过来一些人,这种现象就容易出状况。怎么办?

在地上划一根“一米黄线”,线的旁边写一行字:“请在一米黄线之外等候。”如果有人硬要越线上来,就会有执勤人员上来维持。久而久之,人们见到一米黄线,就会自觉地排队,在一米黄线之外等候。

显然,这条一米黄线就是“制度”,这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就规范了人们在银行存取款、在机场安检,在很多类似这种情况下进行一些出事故和出问题的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量。同时,使人们见到这根“一米黄线”,就知道自觉地排在它的后面,养成习惯。

许多人在大街上见到红灯、见到“斑马线”,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制度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一个组织要重视制定一个个好制度,特别是员工守则、岗位责任制,通过制度的形式让员工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自己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员工都不明确责任有哪些,他怎么知道负哪些责任呢?

明确员工工作职责的好方法是工作分析、职务分析,非常重要,它进行定岗、定员、定职、定责,让责任落到实处。

还要把员工引入制度,让员工内化制度,让制度成为员工负责任工作的一种自觉行为。

科长让小张去买复印纸,小张说自己是秘书,不是勤杂工,不应该去买复印纸,科长说,你的岗位责任制中明确写了你要去买复印纸。于是,科长与小张就岗位责任制中是否写了这条而争执起来。

科长说:“小张,你去把你的岗位职责书拿来读给我听。”

“拿就拿,员苑条岗位责任,我都能背下来,真的没有我要买复印纸那一条。”

小张拿来了自己的岗位责任书。

“你把最后一条读一下。”

“要完成直属上司交办的临时性的工作任务。”

“科长,我去买复印纸了。”

所以,一个组织制定完善的制度,特别是岗位责任制非常必要。

还有质量方面、安全方面的制度,都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并且,还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讨论,还要有学习讨论的记录。领导要经常做这样的宣讲,不断地提出要求;员工学习后要交流体会,大会、小会交流体会的形式都要有,这样,既形成了责任文化,也能起到对员工进行责任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员工的警钟长鸣,用制度和对制度的学习理解来提醒大家都要遵守制度,负起责任来。这样,出事故的概率就大大下降,而且,就是出了状况,出了事故,检查、追究起来,领导的责任也小得多。

岗位责任制、问责制、对责任的奖惩制,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制度、考核、奖惩等强制性手段,使员工在工作中承担责任。

比如,某个岗位员工和管理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就通过岗位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所以,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对组织内的每个岗位进行描述,工作分析、职务分析,企业中的岗位责任制是很重要的一种制度管理形式,它做好了,每位员工和管理者就能认知自己的角色,进入自己的角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员工和管理者的角色才有保障。还可以根据这种岗位描述招聘工员,对员工和管理者的工作进行考核,根据岗位责任的履行情况、考核情况进行薪酬的实施。

而且,还要实行“问责制”,这样才能把责任落到实处,出了责任事故才能追查到责任人。

显然,这种岗位责任制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养成员工和管理者的责任习惯,具有责任心。

其实,人也有愿意承担责任的本性。

人的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天使性可能要多得多。

员工既有推卸责任的一面,也有承担责任的一面。

员工和管理者都要强化承担责任这一面,不断地强化,把它发挥到极致;要限制、约束推卸责任这一面,让它无限趋近于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