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6332000000011

第11章 走近志愿者

陕西妇女理论婚姻家庭研究会有一只100多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她们绝大多数是女性,以“关注妇女发展,促进两性平等”为宗旨开展工作。其中法律中心50多人,由热心于妇女法律援助与研究的律师、法官、大学法学教师等法律工作者组成。他们为妇女提供专业的电话咨询与面询,提供普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帮助妇女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融法律研究与倡导为一体,积极推动司法改革;为弱势人群提供援助案件的代理。

社工辅导中心50多人,由接受过社会性别、心理学、咨询技巧和社会工作等专业培训的大学心理学教师、职业心理咨询师等其他专业人士组成。通过电话咨询、个案辅导、建立支持小组以及提供紧急援助等方式,为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提供情感支持,帮助妇女挖掘潜力,增强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同时为因婚姻恋爱、求学就业、重大生活变故等引起心理危机的人们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向妇女传授生理、心理卫生、妇幼保健、性心理等基本知识,为危机事件提供快捷有效的解决途径。

她们为什么选择做志愿者?她们是怎样看待志愿行为的?带着这些疑问,2004年12月我们做了一份关于志愿者调查问卷,结果整理如下:

一、哪些人在做志愿者工作?

研究会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不同,从事志愿者工作的时间不同。志愿者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8岁。以下情况是在访问中得到的。

王淑兰,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从事志愿者工作8年;

魏清利,陕西省法学会副处干部,从事志愿者工作1年;

王建秀,西电公司培训中心讲师,从事志愿者工作8年;

邓颖聪,陕西法智律师事务所律师,从事志愿者工作8年;

宿传琴,碑林区委宣传部主任科员,从事志愿者工作8年;

贺平,陕西警官职业学院法律教师,从事志愿者工作5年;

李莉,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博士,从事志愿者工作4年;

杨妮娜,碑林区人民法院法官,从事志愿者工作5年;

李景华,西安文理学院心理学副教授、硕士,从事志愿者工作6年;

陈晓燕,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教师、硕士,从事志愿者工作8年;

张芙蓉,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从事志愿者工作5年;

郑安云,西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硕士,从事志愿者工作8年;

李琳,企业干部,从事志愿者工作7年;

雷绍晶,职业心理咨询师,从事志愿者工作8年;

郝艳丽,西安文理学院教师,心理学硕士,从事志愿者工作2年。

二、为什么会选择做志愿者?

谈到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似乎有很多话要说。我们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与广大读者分享。

王淑兰:我历来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对所从事专业本身的应用性更感兴趣。从1987年涉猎性别心理学领域以来,更加关注女性的心理健康。愿意在这个领域内为更多的女同胞服务。而且这里的氛围让我感到很快乐,有吸引力。也保持了更好的心态。

李莉:社会发展不均衡,需要相互扶持和帮助。从社会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就个人来说,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这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而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张芙蓉: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教学工作需要接触社会实践,二是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三是扶持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王建秀:为社会、为他人,也为自己,让自己觉得自己还是个比较有用的人。同时,这个世界需要人有爱心,也需要相互感染。

宿传琴:最初是因为工作之余有闲暇时间,看到报纸上的招聘后,有几分好奇,想尝试、想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参加后就舍不得离开。离不开的原因是有机会或有意识关注自己工作领域之外的许许多多的知识,在与志愿者同事的工作中学习到许多实用的经验,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另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贺平:每一个个体的生命都在吸收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养分,我也毫不例外。因而我认为:作为一个社会人,在精力和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向需要我们的社会贡献点什么是应该的,也正因此,我选择了做一个志愿者。

雷绍晶:我做志愿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只要有人需要的事情就必须有人去做。第二,我觉得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用金钱去衡量价值。第三,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去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魏清利:我愿意奉献爱心,服务社会。

李琳:我的理想、信念有一部分是不能只索取,而是要奉献和回报。能够抽出一些时间,并能用自己的专长、能力为他人服务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志愿者队伍中,有很多人值得我学习。在这个团体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机会更多地了解社会,完善自我。

杨妮娜:我愿意为需要法律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奉献爱心。

邓颖聪:助人为乐,帮助弱势群体,是社会的需求。

李景华:最初选择做志愿者是要让自己更充实一些,因为那段时间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又不愿无所事事。做了几年志愿者,仍愿意做,是因为有人需要帮助,同时感觉自己更有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帮助他人不仅能获得快乐,也能提高自己,让自己的心灵更纯净。

郝艳丽:最初做志愿者是因为好奇,现在是因为能学以致用,能学到新的知识。

三、从事志愿工作对她们意味着什么?

这些志愿者每周工作1~5小时不等,除了日常咨询外,有的志愿者还承担社区培训、讲座、到媒体做节目、宣传、外出辅导、案件调查等工作。实际上有些志愿者工作的时间远比规定的要多,那么从事志愿工作对她们意味着什么?

宿传琴:意味着不断的学习,尽力的奉献。

杨妮娜:助人的同时也在提高自己。

魏清利:参与实践,提高自身。

李莉:就个人角度而言意味着助人与自助;从社会发展看是全社会共同进步提高的必不可少的辅助行为。

张芙蓉: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奉献、爱心、助人、自助。

李景华:意味着我要抽一些时间做没有金钱回报的事情;意味着我能用自己的专长为女性朋友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意味着不仅仅是付出爱心和责任,同时还能从自己的行为中有所收获并得到回报,这种回报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愉悦感、充实感、价值感、能力的提升感等等;还意味着从求助者那里得到处理我们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启发,在助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被助者。

李琳:意味着为社会、为她人服务,互相关怀,贡献自己所能。尊重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雷绍晶:体现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一种快乐。

王淑兰:意味着我还能为别人做一些事情,并且不落伍于时代。

邓颖聪:奉献自己的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

贺平:在做志愿者以前,认为自己是向社会贡献点绵薄之力,但随着志愿行为的延续,却越来越多的发现,志愿行为也给自己带来了诸多的收获——受助者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自信、快乐,同时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

从她们的话语可以看出,做志愿者不仅意味着付出爱心、时间和知识,同时也意味着相应的回报,如快乐、充实、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友谊、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与时代同步。在当今注重经济利益的社会中,这些志愿者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付出的同时不注重金钱的回报。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而是精神上的满足。她们感谢求助者,在感恩的同时,将志愿行为发扬下去。

四、她们怎样看待志愿者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李琳:个人不计金钱、不计报酬,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努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工作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表达爱与关怀的行动,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张芙蓉:推动社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实现个人存在的价值。

贺平:志愿者工作是对政府工作的有力协助和补充,是让社会成员感受人间温情的必要之举。温情的传播必将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意,而在爱中,人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李莉:志愿者行为是对弱势人群的实际帮助,是社会良知的一种表现。

魏清利:为弱势妇女排忧解难,提供法律帮助。

雷绍晶:志愿者工作是人类社会得以良性发展所必需的一种推动力。

邓颖聪: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弱势妇女的觉悟和自我保护及助人、自助的能力,增强了她们的法律意识,使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有所提高。

王建秀: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相互感染,为让世界更美尽我们一点力。

宿传琴:志愿者行为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快乐生活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发现自己拥有的潜力。

杨妮娜:为弱势群体尤其是妇女提供一个服务的平台及获得帮助的机会。

李景华:志愿者行为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实现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

王淑兰: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社会现象,它能够在当今这个历史时代,既弘扬了传统美德,又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助人自助的精神。

事实证明志愿者活动在当今社会文明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陕西妇女研究会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与互助,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