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6330700000057

第57章 糖尿病、消渴、慢性肾炎中医病名肝肾阴虚证

症状

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疼痛,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本方是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

由于肝肾主筋骨,而肝肾阴液不足,不能充养腰膝,则可见腰膝酸软。肝肾阴虚而虚火上扰,所以头晕耳鸣健忘、视物昏花。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舌红等都是虚热之象,而咽干口燥、口渴欲饮水则为阴液不足的表现。精血不足,则妇女月经少或者经闭,但如虚热内盛,血热妄行,又可能导致崩漏难止。虚火内扰心神会导致失眠,如果扰于精室则有遗精。同时肾主骨生髓,而脑被中医称为“髓之海”,全仗肾阴滋养,所以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症状与脑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因肾主人体的泌尿生殖功能,所以许多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经常发生于肝肾阴虚证中,这与肺胃阴伤证多出现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有所区别。而在外感热性病的后期所表现的肝肾阴虚证,每见于危重病症之后,除了表现出上述相关症状之外,还可以有低热久留不去,或者手足抽掣、强直等筋脉失于滋养、虚风动于内的表现。

【用方】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方剂说明

滋阴补肾。

适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心性视网膜炎及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阴虚弱为主者。

组成

熟地24g,山茱萸、山药各12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g。

歌曰: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配伍说明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精血互可转化,肝肾阴血不足又常可相互影响。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府,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则骨髓不充,故腰膝酸软无力、牙齿动摇、小儿囟门不合;脑为髓海,肾阴不足,不能生髓充脑,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头目,故头晕目眩;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精不上承,或虚热生内热,甚者虚火上炎,故骨蒸潮热、消渴、盗汗、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为主,适当配伍清虚热、泻湿浊之品。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仍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泻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泻”,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六味地黄丸系宋·钱乙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小儿药证直诀笺正》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有明显的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刺激和提高抗体的生成,并有一定的强壮作用。本方也可以促进尿素的排出,所以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本方还对肾性高血压有降压功能,也能改善肾脏的功能,并可以改善神经系统以及性腺的功能,具有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的作用。方中成分熟地可以降血糖、强心、利尿、抗过敏。山茱萸在大剂量使用时有较好的升高血压抗休克作用,而对病理性高血压却可以起到降压的作用,显示其针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的能力。山药除富含营养成分及淀粉酶等,也可以强壮滋补身体,帮助消化。丹皮可以扩张血管,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泽泻则可以降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发生可能,改善肾脏功能。茯苓也可以利尿并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因而显示本方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失常和多种脏器的病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方剂制备

方中诸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次用温开水或盐汤服用6~9g,空腹服用,1日3次。亦可用1500毫升左右水煎服。

使用注意

1.本方虽然有“补中有泻”之称,但是毕竟以滋补为主,若肝肾阴虚而伴有明显的水湿、虚火、痰浊、瘀血等情况时,应配合相应祛邪药物使用。

2.脾虚泄泻者慎用。

临症加减

1.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知母盐炒、黄柏盐炒各6g。功用: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症。

2.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各9g,功用:滋肾养肝明目。主治:肝肾阴虚证。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

3.都气丸: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6g,功用:滋肾纳气。主治: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

4.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麦冬9g,五味子6g,功用:滋补肺肾。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典型案例

贺某,男,46岁。声嘶日久,说话低沉,自觉咽部干涩、疼痛,午后加重,腰膝酸软,手足心发热,小便黄,舌质白,少津,脉弦细。处方:熟地黄30g,山药30g,山茱萸10g,丹皮10g,泽泻10g,蝉蜕10g,桔梗10g,石斛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