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组方一学就会
6330700000025

第25章 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病名痰湿证

症状

湿痰咳嗽。主要表现为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流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

中医学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即指出脾胃失去健运功能是产生痰湿的原因,也说明了痰湿生成后一般会阻滞于肺。痰邪阻滞于肺,必然影响肺的正常生理功能,肺气失于宣降,表现为咳嗽并且咳白色痰液,也可能发生喘促。舌苔白腻脉滑是体内有湿痰之邪的重要诊断依据。由于痰湿生成后,阻碍气机运行,所以可以见到胸闷、脘痞的症状。痰湿停留于脾胃则影响其运化及升清降浊的功能,所以不思饮食或恶心呕吐。痰湿阻滞中焦,导致清阳之气不能上输全身及头部,出现肢体困倦、头晕目眩等症状。痰湿扰乱心神,也可出现心悸、癫狂、失眠、惊恐不安或肢体抽搐、丧失意识等表现。如痰湿纠结于筋骨、经络,则会形成有形肿块,并且多可活动,皮肤颜色没有变化,疼痛状况不严重,与一般炎症性质的红肿热痛有所区别,被称为痰核。其中结于脖颈部的多属于瘰疬(淋巴结结核),深入肌肉或骨骼的则属于流痰(骨结核、关节结核)。如痰湿下注,妇女可见白带频多,其中如果有痰湿阻滞于胞宫的情况,也可能发生不孕。如痰湿不化充斥于身体,也能表现为肥胖,故有“肥人多痰”的说法,这其中也包括了部分高血脂病例,也属于痰湿之列。

【用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说明

燥湿化痰,利气和中。

本方临床上应用的范围极其广泛,很多治疗痰湿的方剂都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的,在具体运用时还需要根据痰湿所兼挟的病邪的不同性质和所停滞的不同部位进行灵活的加减变化。本方现代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梅尼埃病、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证者。

组成

半夏、橘红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

歌曰: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配伍说明

本方证多由脾失健运,湿无以化,湿聚成痰,郁积而成。湿痰为病,犯肺致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停胃令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阻于胸膈,气机不畅,则感痞闷不舒;流注肌肉,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痰浊凌心,则为心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方中半夏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和胃降逆,为君药。橘红为臣,既可理气行滞,又能燥湿化痰。君臣相配,寓意有二:一为等量合用,不仅相辅相成,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而且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二为半夏、橘红皆以陈久者良,而无过燥之弊,故方名“二陈”。此为本方燥湿化痰的基本结构。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渗湿以助化痰之力,健脾以杜生痰之源。鉴于橘红、茯苓是针对痰因气滞和生痰之源而设,故二药为祛痰剂中理气化痰、健脾渗湿的常用组合。煎加生姜,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协助半夏化痰降逆、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均为佐药。以甘草为佐使,健脾和中,调和诸药。综合本方,结构严谨,散收相合,标本兼顾,燥湿理气祛已生之痰,健脾渗湿杜生痰之源,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显示,本方中的半夏具有止咳镇吐的作用,陈皮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内多余积气,并且能利胆、抗炎、扩张支气管、祛痰。而茯苓除可以利尿之外,还可以保肝,震静。甘草能抑制平滑肌的病理性痉挛,抗炎、抗过敏。与陈皮、茯苓配合使用又可以保护胃肠等消化道粘膜,防止溃疡的发生。这些药材单独的药理功能并不能涵盖二陈汤全方的药理作用。全方成分对消化、呼吸、神经、心血管、内分泌、生殖泌尿等各系统的功能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双向调节功能。

方剂制备

每服12g加生姜7片,乌梅1个,水煎温服。

使用注意

二陈汤属于温燥之剂,如素体阴虚或有热者应谨慎使用,或适当配合养阴清热之品。对有咳血倾向的患者忌用半夏,以防引起大出血。

临症加减

1.痰湿挟寒,属寒痰的患者,加苍术、生姜汁,寒邪过甚可加淡吴茱萸、附子。

2.痰湿挟热,属痰热或痰火者,加石膏、青黛、黄连、竹沥。

3.痰湿挟风,属风痰者,加明天麻、制南星、白附子、皂角、地龙。

4.痰湿挟瘀,属瘀痰者,加桃仁、红花、丹参。

5.痰湿而热邪积滞肠腑者,加大黄、芒硝、全瓜蒌。

6.挟气滞者,加制香附、枳壳、柴胡等。

7.痰湿蒙蔽心神者,加石菖蒲、郁金、礞石、法半夏等。

8.中风痰迷心窍而神志昏蒙者,加胆南星、枳实、人参、石菖蒲、竹茹。

9.痰湿阻滞于胞宫,肥胖不孕,白带频下者,加苍术、制香附、当归、南星等。

10.痰湿阻滞纠结于肌肉皮下者,加白芥子、皂角刺。

11.肺热痰热凝结于肺,咳吐黄痰者,加瓜蒌仁、黄芩、枳实、胆南星等。

典型案例

王某,男,55岁。患支气管炎、肺气肿十余年。每到气候变冷发作尤甚。近日因感受风寒,咳嗽剧烈,喘促,吐大量泡沫状白色痰液,胸闷不舒,脘腹胀满,口不渴,无食欲。查体舌苔白厚腻,脉细滑。诊断为痰湿挟寒证,处方:半夏15g,橘红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苍术9g,吴茱萸6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