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越简单越好
6326800000024

第24章 财务简单:钱不是万能的(4)

“不,我才不抽呢,抽烟是浪费。”

“那么,你有一幢百货大厦了吗?”

“我哪里有那么多钱。”

“告诉你吧,这幢百货大厦就是我的。”

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卡恩的想法是对的,并且他也很聪明,能够马上算出来:每支雪茄2美元,每天抽10支,那么40年的雪茄烟钱,足可以买下眼前的这幢百货大厦。

虽然卡恩很懂得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道理,并且能身体力行,从没抽过2美元一支的雪茄。但是这样不会花钱的人也是不能赚钱的。所以抽雪茄的人拥有了百货大厦而不抽雪茄的人却一无所有。

的确是这样,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有的人将钱存入银行,不敢花钱,就算一时意外发了财,他也肯定管理不好财富,会让财富慢慢流失。索罗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就说过:赚钱,1个乞丐就可以做到;花钱,10个哲学家都难以做好。

金钱的实际价值并不是其表面的金额,同样多的钱如何花,最终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会花的,能给你带来也许是几十倍、几百倍的收入;不会花的,花了就花了,不仅没有任何收益,甚至有可能还要赔钱。

别让金钱支配我们的生活

钱是什么?钱,多不得,少不得;钱,不是万能的,又是必需的;钱,带来富贵,也带来罪恶。钱,带来生命,也毁掉生命。钱,这个东西,有时也有些灵性,你不看重它,没有办法讨它欢心,它也常常背你而去,终生与你无缘,即使迎面相撞,也可能失之交臂。而对那么会赚钱又想赚钱的人,钱竟然会自动地找上门来让你赚。钱是什么,谁也说不清……

我们从小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我们要努力读书,立志考重点中学,考名牌大学,然后找一个轻松的体面的赚大钱的好工作,再然后,我们就开始了单调的上班、下班周而复始的生活。

面对现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谁敢保证明天自己不会失业呢?所以,我们又非常恐惧失去工作,害怕付不起房子、车子的贷款,害怕遇到天灾人祸,害怕银行没有足够的存款……没有钱,我们连温饱都成问题,金钱好像能控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切。

总之,我们期望稳定,害怕失去这一切,为了能够继续享受稳定,我们不得不学习深造,拼命工作,慢慢地我们开始为钱玩命,大多数人都成了钱的奴隶,然后我们还会把怨气、怒气一股脑儿地对准老板,痛恨他们心太黑、手太狠,每天都在剥削压榨我们的剩余价值。

每天面临着失业的危机,每天清晨都有一种失业的恐惧,恐惧追逐着我们,我们不得不硬起头皮去工作、去赚钱,金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更漂亮、更有趣、更令人激动的物质刺激,金钱能买来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开心、更多的舒适和更多的安全,于是乎,我们为了实现内心的欲望,正在一点一点地为钱开始工作,慢慢地变成了钱的奴隶。

我们好像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陷阱,每天忧心忡忡,我们好像已经被金钱主宰着工作,被金钱控制了生活,不能自拔地为钱开始拼命透支,我们好像已经陷入一个为钱奋斗的怪圈。

如何才能摆脱这个怪圈呢?——不为钱工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呵!可以说只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一份固定的收入,才能保障我们的衣食无忧。如此这般。但是,有时候,光忙着为赚钱拼命工作的时候,我们会与更多的机会擦肩而过。大多数人看不见这种机会,因为大多数人都忙着赚钱,忙着为金钱工作,所以,他们得到的也就只是眼前的利益,赚的是屈指可数的有限金钱。

假如你弄懂了生活这门大课,做任何事情你都会游刃有余。但就算你学不会,生活照样会推着你转。所以生活中,人们通常会做两件事。一些人在生活推着他转的同时,抓住生活赐予的每个机会;而另一些人则听任生活的摆布,不去与生活抗争。他们埋怨生活的不公平,因此就去讨厌老板,讨厌工作,讨厌家人,他们不知道生活也赐予了他们机会。

恐惧和欲望,令我们落入一生中最大的陷阱,如果让它们来控制我们的思想,为钱工作,以为钱能买来快乐,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规避如此残酷的陷阱,打破如此愚笨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别让钱支配我们的生活。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处在困境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想寻求解脱。但仅有这种想法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要看你是否付诸行动,是否真正地去做,怎样去做?富人不仅有想法,更有办法,没有办法也会创造办法。而穷人则只是整天地长吁短叹,怨天尤人,不做一点有实际意义的事。

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各个都富可敌国,也不可能各个都一贫如洗,但可能都在为钱而工作、奔波、忙碌,都有富甲天下的愿望。

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帝国的统帅,是无可非议的富人。年幼时家庭突变,不但没有葬送他反而造就了他。洛克菲勒小的时候,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个非常普通的孩子,在他身上没有任何东西使任何人去推测他的前途。可是谁能想到在日后他却能经营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成为石油大亨呢?

洛克菲勒的父亲大比尔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独特,甚至有时很吝啬。当孩子们向他要钱的时候,无论钱用来做什么,哪怕是交纳学费,他也一律拒绝,同时他又会采取另外一个补救措施,那就是采用劳动补偿给钱的方式。这也是大比尔想让儿子成为富人的教育方法吧。富人首先是应该有钱的,但真正的富人的钱是来自他的劳动或者智慧,别无他法。因为富人是驾驭钱而不是被钱驾驭,所以他必须真正地认识了解钱,知道钱应该怎样来,更应该怎样去。

洛克菲勒的账本上详细地记录着他何时在田里工作多少小时,是种马铃薯还是玉米,是挤牛奶还是割麦草都一清二楚,然后父亲以工资的方式付给他。有时候,大比尔总会显示出分毫必争的样子,而洛克菲勒也是不甘示弱,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地从父亲那里多抠出一些钱来。大比尔对洛克菲勒所进行的专门训练就是要洛克菲勒从小就学习对金钱的经营。

一次,大比尔问儿子,瓷罐里有多少钱。洛克菲勒说已经有50元了,但是他把这些钱全部贷给了附近的农民,利息为7.5%。结果第二年在50元的基础上,洛克菲勒又多了3元7角5分钱。

还有一次,洛克菲勒在树林里意外地发现了火鸡的窝,于是他便在附近埋伏。当发现大火鸡暂时离开去觅食时,他就轻轻地跑过去,把小火鸡抱回家。他把那些小火鸡关在自己的房间里精心地饲养,等到感恩节的时候,拿出来卖给附近的农民,从中赚了一笔钱。

也许,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小小年纪就是个葛朗台式的唯利是图的家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得承认,那就是我们不能像洛克菲勒一样打造一个石油帝国。

穷人可以出生在富有的家庭,甚至在钱堆里过着富足的生活,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和现在都大有人在。他们大把大把地花钱,却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就算他们知道,也是仅仅知道从父母的口袋里来。这样的人即使有钱,也不是富人,仅仅是个钱的奴隶而已。钱,只能使他们越来越贫穷,而不是让他们越来越富有,哪怕他们还在过着富人的生活。

不以富喜,不以贫悲

金钱乃是身外之物,以超脱的态度来对待贫富,不以富喜,不以贫悲,快乐才是生活之本。

龟者寿也,虽不存万世,却可残活百年。述其长寿之道者,无异乎无妄,无妄者无欲也,无欲亦无为,无欲无为者心无杂念,静心养性,虽处世中,然心已脱俗世之外者。此诚道者大成也。

“何谓无妄无欲?无妄物欲者,实为心无所想,不以富喜,不以贫悲,无大乐大喜之事,亦无大悲大伤之时。无名利之想,无富贵之求,万物浮沉,泰然处之。深谙黄帝内经所云:悲极伤脾,喜极伤心,愤者伤肝。此者诚为养身之大道也。”

这段精辟的文字可不是什么远古文人隐士所书,确是一位网友谦虚的“随性涂鸦”,字里行间透着一股“与世无争,修身养性”的儒雅,“不以富喜,不以贫悲”,心平气和,泰然处世,因为洒脱而快乐,因为宽容而幸福。

与富,常常被人们拿来衡量成功与幸福。好像只有拥有财富才算是成功,才是幸福的。

贫与富是相对的。晋时石崇、王恺斗富,五六尺高的稀世珊瑚树用铁如意敲碎不屑一顾;北魏元雍、元琛比富,竟发展到用银槽喂马。然而,最终他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们曾经“富有”,然而这“富有”最终带给他们的又是彻底的贫穷,从物质到精神的贫穷。他们是成功的吗?历史给予他们的评价是“千古罪人”。

相伴着“富者”,历史上又出现了那么多的“贫者”,匡衡于贫穷之中凿壁偷光,最终成为大学者;百里奚给人当奴隶,为秦王所发现,以五张羊皮易之,最终成为一代贤臣。钱财乃身外之物,要以超脱的态度来对待贫富,不以富喜,不以贫悲。

富之奢侈,富之吝啬,史有李白的恃才狂放视金钱如粪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把“千金裘”看作平常之物,还不如一席畅酒珍贵,这大概就是“超脱于贫富之外”的境界了。至于杜子美的“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则更显清净淡泊,与世无争,贫穷中蕴含着生活的温馨,生命的乐趣,这就是古人所称道的“安贫乐道”。

中国人历来注重“气”,外贫内富为“仁”,为“圣”,为“贤”;外富内贫为“不仁”,为“罪”,为“臭名昭著”。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真正能“不以富喜,不以贫悲”,安贫乐道,恐怕是多乎哉,不多矣!

不错,金钱真的很重要,它能使人不再心慌,叫人产生自信心。如果我们只谈人生哲理,忘掉人活着还需要油盐柴米、衣食住行,我们就会冻死饿死、倒毙街头。每个经历过失业、流浪、受辱的人,都会有这种切肤的体会。

其实,在需要物质和精神一起支撑的生活天地里,物质只能满足我们生理上的需要,给我们有限的享受。人们一直寻找着幸福,然而,幸福却是精神性的。金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唯独幸福无法买到。拥有庞大的财富和肥胖并没有什么两样,都不过是获得了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无论物质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人却并不幸福,甚至有更多的烦恼与不满,面对的危机也比以前更多。物质无法满足我们精神上的需求。然而,一旦物质丰富了,人就有精神的追求,需要更高层次的情感享受,就会面临更多的诱惑。有人说,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富日子难过的是心情。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容易满足;富日子也同样难过,因为需要安抚浮躁的精神,填补空虚的灵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言:“快乐即自足。”人的快乐与否主要不在外物,而在人的自身。本能的满足,只需一箪食,一瓢饮,一个贤惠的女人和一张卧榻。在热切追求物质的潮流中,我们正在不知不觉地丢掉平凡和朴素。其实平凡与朴素,如同阳光、雨露、空气和粮食,恰是生命之本。这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生活中最根本的那部分。根本的生活蕴含着根本的精神,真正的快乐都源于这种最朴实的生活。

被誉为自然和真理之人的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一对彼此相配的夫妇是经得起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的袭击的,当他们一块儿过着穷困的日子的时候,他们比一对占有全世界的财产的离心离德的夫妻还幸福得多。”生活的激情往往由生存的艰难迸发出来,生活的奢侈慵惰却极易产生百无聊赖的情绪。财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是人格尊严的基本保证,但绝不是人类价值的唯一体现。

平凡的人一味地追求生活的不平凡,而不平凡的人却能安然享受平凡的生活。“物质是财富之母,精神是财富之父。”这世上的穷人可以很富,这世上的富人也可以很穷。真正富有的人并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要最少。

这个世界不只是富人的世界,也是穷人的世界,而且后者的数量远比前者为多。作为人类,精神上的贫穷其实比物质上的贫穷更为可悲。从某种意义上说,精神上的得到才是真正的得到。最贫穷的人其实是那些只把金钱视为财富的人。很多时候,精神上的满足,比日进斗金还要快乐。

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我们该如何取舍?选择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美丽。生活的真谛便在这取舍之间。人的一生犹如花的历程,一个花期仅是全部生命历程的一个小小环节。每个花期必将经历一次辉煌与失落,花开花落,谁能无忧,谁能无怨?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放弃,是顾全大局的果断和胆识。当你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无法选择时,也许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什么才是最难舍弃的,是物质的诱惑还是一段感情,或者一种道义?有时候,我们可以放弃一些固执、甚至是利益,这样我们反而可以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