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老年心理诊所
6304600000028

第28章 “过度教育”应谨防

老年朋友,如果您是关心孙辈教育的人,您一定有所观察,相当多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按说这是好事。可凡事一走入极端,好事也会变坏事。“过度教育”,就是当前家庭中危害昀大的一个问题。

“过度教育”表现在哪里?

一是需要满足过分。

许多家长,特别是祖辈,对孩子的需要,不问合理不合理,一概高标准满足。吃,要高级营养品;穿,要高档名牌货;钱,大把大把地塞给孩子……真是要星星不给月亮。结果呢?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恶性膨胀,以至于心中只有自己,对家庭和社会毫无责任感,而且自我生存能力严重缺乏。要知道,人的需要的过分满足,必定是人发展的一个悲剧。

二是活动干涉过多。

与需要的过分满足相辅相成,在另一面往往是对孩子的活动干涉过多。怕孩子这样,怕孩子那样,这也限制,那也约束。于是,孩子的事,总是什么都由成人替他们想,替他们做。结果呢?把孩子的手脚和头脑束缚起来,使孩子失去了独立性。这会导致两种倾向:如果孩子被束缚住了,便不能练就必要的自立能力和生存能力,一旦成长起来走向社会,就困难重重,寸步难行,等你想把他放飞的时候,他已如你手上的风筝,不会自由翱翔;如果孩子突然挣脱束缚,也会走向另一极端,由反抗家长起步,闹不好形成反社会人格,如断线的风筝无所规范。

三是目标期望过高。

一个女孩期末考试后高高兴兴跑回家:“妈妈,老师说我考了第四名,瞧,奖状!”谁料妈妈却冷冷地说:“这还高兴?怎么不考个第一回来?!”这样的镜头在现实中太多了。在我的家教咨询个案中,一位母亲为儿子没保住前三名,只考了第六名而发愁,一位父亲为读一年级的女儿不能每次考试拿双百叫苦……听着这些家长的诉说,我真暗暗为他们的孩子叫苦。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害莫大焉!且不说会造成摧毁一个稚嫩的生命这种极端的后果,仅就给孩子带来的心灵隐患也是可怕的。

四是智力刺激过强。

与第三点相联系的是,成人往往尽昀大努力,千方百计给孩子创造发展智力的环境和条件。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提供一定的智力刺激是必要的,但盲目地增强智力刺激却是不利的。这就会像把一个孩子用食品包围起来,只能让他食欲减退一样,过强的智力刺激只能使他的求知欲减退。

“过度教育”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怎样才能谨防“过度教育”呢?昀根本的是转变“教子观”,以科学的观念引导家教实践。

——把孩子教育成独立的人。别把孩子总看成成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克服“一体感”,明确家教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这样,需要的过分满足的问题,活动的过分干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孩子也就能早日迎接独立的生活。

——把孩子教育成独特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人,这如同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个孩子都应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能力特长,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有这样的观点,也就不至于搞过强的智力刺激,也就不至于一窝蜂地教孩子学钢琴,学画画,也就不至于都来逼迫孩子考试拿第一。

——把孩子教育成平常的人。人成才的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并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就智力因素说,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表明,人的智力高低服从常态分布,就是说,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中等水平。再就非智力因素说,其发展状况也是由很多因素制约,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就是说,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一般状况。这样,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昀终结果也是服从常态分布的,必然是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一般情况。所以,所谓成才,昀终是成“高才”或“低才”者总是少数,绝大多数是“中才”,是平常人。我们接受了平凡,再满怀希望,更有助于孩子成长为大写的人。

—一把孩子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前述“过度教育”的几种表现,归根结底是重智育轻德育,重智力因素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一种不全面的家教观。因而,我们应该确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观点。只要我们把孩子培养成有较高基本素质,有健康的身心发展,有健全个性的人,就是家教的成功。

如此,我们也就跳出了“过度教育”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