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6293200000046

第46章 求嗣祈孕的求子食俗

在中国古代,“多子多福”的观念兴盛于民间。人们为了能延续家族的香火,能增加劳动力,就不遗余力的祈求上天赐予子嗣,渐渐的,民间也诞生了很多有关祈孕求子的饮食风俗。

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劳动力的多少决定了一个家族能否在体力劳动中得到支持,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多生多育的方式解决劳动力问题。另外,古人也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作评判一个人是否尽孝道的条件之一。因此,“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于是,人们开始通过种种手段祈孕求子,千奇百怪的求子饮食风俗也就随之便应运而生。

各地的求子饭食俗

中国民间有着送食求子的风俗,人们喜欢给婚后的女子吃喜蛋、喜瓜、莴苣、子母芋头之类的食品。人们相信,多吃这些食品便可受孕。民间各地,也都有着独特的求子食俗。在贵州一带,每当有人去世之时,都要在死者身旁放一碗饭,当地民间称其为“倒头饭”。相传,婚后没有怀孕的妇女,如果吃了这碗饭,便能够怀孕。有些地方,孕妇生完孩子后,都要供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之类的祈孕求子之神一碗饭,并且谓之“娘娘饭”。传说不怀孕的女子吃了这碗饭也可怀孕。

吃蛋祈孕食俗

民间食蛋以促孕的习俗,从古代“简狄吞燕卵而生契”的传说之中可以初见端倪。《诗经商颂》记载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虽然是传说,从中也不难发现,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吃蛋求孕的食俗。

在山东黄县一带,每逢正月初一,婚后长期未孕的妇女都要在门后偷偷吃掉一个煮鸡蛋,以求怀孕。在江南一带,小孩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会将一个煮鸡蛋在新生儿身上滚过,食俗上称此蛋为“三朝蛋”,当地民间认为,婚后不孕的妇女吃了此蛋就能怀孕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嫁女儿的嫁妆里有一个朱漆“子孙桶”,桶里要放上若干个煮熟染红的喜蛋。嫁妆送到男家后,男家亲友中如有不生育的女人,便会向主人讨子孙桶里的喜蛋吃,据说吃了这种蛋很快就会怀有身孕。

吃瓜求子食俗

除了吃蛋祈孕的食俗,民间还风行着吃瓜求子的食俗。瓜果具有着其他植物不具备的自然特点,它们种类繁多、藤蔓绵延、果实累累,如西瓜、甜瓜、黄金瓜等属葫芦科的都卷须缠络绵绵不已。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流行着诸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瓜好子多”等俗语,从这之中不难看出人们对瓜果寄托的祈子之情。

在贵州、湖南、江西、江苏等地,中秋节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清末吴友如的《点石斋画报》上还有一幅《送瓜祝子》图,该图送瓜场面极为热闹:送瓜之人骑马乘轿而来,前拥后呼,隆重异常,接瓜之户全家倾出,恭恭敬敬。

旧时广州妇女还有以莴苣求子的食俗。据《清稗类钞》记载:“广州元夕妇女偷摘人家蔬菜,谓可宜男。又妇女难嗣续者往往于夜中窃人家莴苣食之,云能生子,盖粤人呼叶用莴苣为生菜也。”

这些五花八门的求子食俗,都多少带有些迷信的色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受孕是男女结合的结果,妇女受孕问题,是由男女双方共同的生理状况来决定的,而不能仅仅依靠所吃的食物决定。中国历史上这些祈求子嗣的食俗,是一种唯心的观念。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拒绝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看待问题的观念。

江南地区的吃瓜求子食俗

江南一些地区有着“吃瓜得子”的婚育习俗,清明当天,婚后未有子嗣的夫妇就会在早上买一个大南瓜煮烂,到了中午,夫妇一起吃掉南瓜,据说妻子就会很快怀孕。在中国福建省一些地区也有着与此相似的中秋之夜“偷南瓜”婚俗。在当地,中秋之夜会有专门的偷瓜人偷来南瓜送到婚后未育的夫妇家。夫妇不仅要热情的款待此人,还要把拿来的南瓜烹煮后献给众人同吃。由于“男”与“南”同音,瓜蒂可以比喻为孩子,所以妻子要吃那块连着瓜蒂的南瓜,来表达对祈孕求子之意。人们出于对瓜果籽多的向往,表达对新人祈孕求嗣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