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6289900000062

第62章 好奇心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

尽管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他们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也是好动的孩子。有的孩子从书上看到瓷器是用泥巴烧成的,就试着将泥巴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用打火机烧。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烧制瓷器的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打火机火焰的温度是达不到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专门带孩子去烧制陶瓷的作坊参观,让他了解相关的原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不是一句空话,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如果孩子看到新鲜的东西感到好奇,而做父母的却表现出漠然的样子,就会冷了孩子的心。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因好奇心强而闯祸,就忍不住批评,甚至打骂,这同样会扼杀掉孩子探索自然的兴趣。孩子的探索欲得不到保护和开发,进而就会因压抑而枯竭,这样孩子的智能就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好的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把儿子打了顿。陶行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陶行知先生的这番话确实道出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怎样无意识地扼杀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抑制孩子创造性的形成。

要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父母就要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父母不仅要耐心、科学、艺术地解答孩子的提问,而且还应该反过来多问孩子一些为什么,启发孩子去探求答案。具体来说,父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父母要有童心,要换位思考

保持孩子好奇心的诀窍是大人要有童心,要换位思考。很多大人不能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孩子问一些大人早就就知道了问题,他们就会不耐烦。站在大人的角度,的确没什么可问的,但对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作家桑姆·金丽所说:“我们的眼睛变得只盯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对眼前的玫瑰花也不惊奇。”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尊重孩子的好奇,允许他提问。

2.对孩子要满怀耐心

孩子的好奇心有时会超出父母的知识范围,这是很正常的。父母一时答不上孩子的问题,可以及时翻书或向人请教,有了正确的答案,事后再告诉孩子,千万不能不耐烦地说:“就你能!”“就你话多!”或者饭桌上父母回答不了孩子的问题时,就用“吃饭吧!”来加以搪塞敷衍。有的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经意地说:“怎么连这也不懂啊!”父母要知道,敢于质疑是孩子好奇心的萌芽。即使孩子因好奇而惹了麻烦或做错了事,家长也要正确引导,不可动手打孩子。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 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3.借助书籍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如今的孩子每天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其好奇心也在不断地增强。孩子迫切地想了解我们的身体、可爱的动植物、变化万千的周围世界……科普读物能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精神乐园,满足其旺盛的求知欲。所以父母应经常带孩子去书店,选择适合孩子的图书。

4.为孩子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探索世界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他才会有安全感,才能打消顾虑,集中精力大胆地去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的愿望。”在科学探索活动中,父母要抓住孩子的每一点成功,及时鼓励,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愉快与满足,得出“我也行”结论。这样,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孩子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5.让孩子充分接触大自然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蕴含着许多值得探索的科学内容。自然环境中所蕴含的科学教育内容,比书本上的科学知识更加生动,能给孩子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花盆,让他自己在盆子里播下种子,然后去观察植物发芽、长叶、开花的奥秘。从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甚至当父母给他介绍一些知识的时候,他也不能完全记住。但是,至少有些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也许能从其他现象中找到答案。

写给父母

孩子是在不断的探索中真正认识这个世界的。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太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无形中就会剥夺孩子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也会降低孩子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因此,父母要想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就要让孩子多摸索,多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