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6289900000032

第32章 孩子“穷”着养,将来更自立

现在社会发展了,家庭条件逐渐都好起来了,作为父母,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难。一位父亲说:“当年我兄弟姐妹多吃苦受穷,如今就一个儿子,说什么我也要满足他的需求。”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真的爱孩子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孩子要在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掌握各种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还要有肯吃苦、负责任的精神。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现在孩子受“苦”,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不会总处于顺境,孩子能不能吃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成败。所以,父母即使再富有,也要对孩子“穷”着养,不要让富裕的生活毁了孩子。

1.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穷”养孩子是指让孩子从小多历练,多明白生活的艰辛,这样他将来才能够肩负重任。现在,许多家庭物质条件好了,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一门心思地想让孩子尽量少吃点苦。孩子口袋里零花钱不断,要什么就给什么,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家长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使孩子不知一饭一粥来之不易,二是使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将来更难以自立于社会。生活中充满快乐和享受,但是,父母必须告诉孩子,这一切都是必须付出一定的艰辛才能得到的。

孩子长大后,会面临很多压力,所以,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爸爸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身上因为工作而留下的伤疤,可以让儿子摸摸自己手上的老茧。有时间,还可以领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看看,让孩子体会一下工作的艰辛,让孩子明白,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是父母流血流汗挣来的。当孩子觉得父母在外工作很辛苦时,就会理解父母有时候不能很好的看护他,是因为需要回到家以后好好休息,然后才有精力工作挣钱,为自己买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为父母主动做些事,比如倒杯水,扫扫地,捶捶背。

2.父母要“硬”起心肠,让孩子多受磨炼

当孩子做不好事情或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做的是鼓励,而不是替代。

美国一对年轻夫妻带着6岁的儿子在郊外骑车时,男孩的自行车陷到了泥地里,父母只说了句“闯过来”就径直走了。孩子实在骑不动,只好慢慢推过去。当孩子满头大汗地赶上父母时,父母夸赞儿子:“非常好!你像个男子汉!”

做父母的都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孩子服务,从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睡,到长大后的升学、就业、成家立业,无时无刻不在替他们操心费力。孩子小,有些事情自己做不了时,父母帮忙做倒也无可厚非,但是不分原则地替孩子扛起所有问题,包办所有事情,就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了。因此,父母要心肠“硬”一些,让孩子多受磨炼。

3.孩子的物质条件不能过分优裕

常常有父母在想:“孩子还缺什么?给他买一个机关枪呢,还是电动摩托车呢?”其实,让孩子整天过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不好。

有这样一篇报道:一对夫妻把儿子辛辛苦苦养大,儿子大学毕业后上了班,有了收入,父母就不再给他零花钱。可是进入社会的儿子不但要用好的、吃好的,还要追流行,钱根本不够花。最后,他对父母说:“如果你们不能给我提供一辈子的优裕生活,为什么让我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

看了这个故事,每个父母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家里有没有这种潜在的危机。

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父母给予孩子太多太好的物质生活和享受,他就会永不休止地光顾着索取,而忘记了奉献和创造;如果父母时刻为他们遮风挡雨,他们就会变成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鸟”,永远地丧失展翅高飞的能力。孩子穷着养,才能培养出他坚毅的性格、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立自强的品质。

写给父母

俗话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如今的社会对孩子的期许比以往都高,他们将来除了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外,社会责任和压力也在与日俱增。所以,适当让孩子受点穷,特别是在小时候体验一下“穷”的滋味,才能激励孩子一生奋进,为自己努力创造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