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的心思你要懂:家庭教育心理学
6289900000023

第23章 孩子受委屈,别讲大道理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小圈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的孩子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而且,由于孩子们在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行为,有的孩子占了“便宜”,有的孩子吃了亏的事情都是常有的。孩子在外面受委屈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也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父母怎样帮助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避免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

放学回到家里,东子没有像往常那样飞快地夺门而入,并大声喊:“妈妈,我饿了,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妈妈见他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地踱进门,知道一定是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于是随手拿起一个小布玩偶说:“我们东子是不是在学校打架打输了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才不是呢,那个青蛙明明是别人放的,贝贝却想也不想地认为是我放的,还说以后再也不理我了。”妈妈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有意让儿子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只是她让儿子当“贝贝”,而自己则扮演“东子”。

“贝贝”见到假青蛙后,非常害怕,很夸张地尖叫。东子自己也为自己的表演感到好笑,但通过表演,他理解了贝贝当时受惊后的心情。“贝贝是在受到惊吓的情况下,误会我的……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于是,他很大度地原谅了贝贝,并打算第二天上学时向她好好地解释一下。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巧妙,因为她知道,孩子受了委屈以后必然很难过、很伤心,此时跟孩子讲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其实,只要做父母的能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适当改变说话的方式和对孩子的态度,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对错,尽快帮孩子走出委屈难过的情绪状态并不难。下面几种方法,家长可以参考:

1.别犯“讲道理”的错误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容易犯“讲道理”的错误,其实那些道理对孩子的表达有压制作用。孩子心中本来就有委屈,本来就觉得自己没有做错,而家长的大道理又进一步压抑孩子的感情,让孩子心中的愤怒和委屈无处发泄。在这种情况下,大道理讲得再多,恐怕也很难奏效。

2.问清事情的真相

孩子受委屈,父母要做的不是讲道理,而是问清事情的真相,然后对孩子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父母的肯定往往可以缓和孩子的委屈情绪。孩子情绪缓和后,父母可以给孩子分析他这样做有哪些好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能让孩子从委屈的情绪中走出来,增强孩子的信心。当然,对于孩子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理智地和老师讲,让老师来处理这种事情,而不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3.尊重孩子内心的感受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如果始终抱着“我比你懂得多、比你有智慧”等由上而下的教训孩子心理,反而会使孩子不愿接受,甚至抗拒父母所说的道理,因为他们感觉自己未受到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此时的感受,并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妈妈能体会。”“爸爸小时候也受过这样的委屈,不过问题并不难解决……”孩子就容易接受得多。

4.给孩子一些建议

孩子不肯听父母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往往过于刻板和严厉,无意中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在给孩子受委屈时,多些宽容的态度,以建议的方式与孩子协商,使孩子觉得父母并无强迫和限制自己的意思,他的戒备心和抵制情绪就会减弱很多。

5.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

跟孩子分析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父母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说清事实和自己的理由,千万别乱下结论,妄加指责,全盘否定。父母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值得提醒的是,大道理不是通过“讲”,孩子就能明白的,而是需要孩子亲身体验来领悟的,尤其是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实在没办法跟孩子“讲”道理,那就不妨多给孩子创造自己“悟”道理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父母可以在一边适当提点。孩子悟透了某些道理,说不定还会兴致勃勃地讲给大人听呢!

写给父母

道理,应该是父母教给孩子的,而怎么教,则是对父母能力的考验。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大道理,并不是讲出来的,有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甚至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包含着人生的哲理。因此,给受委屈的孩子讲道理,不如引导孩子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