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辉煌与困窘
6285500000001

第1章 序一

认识明山,算起来已整十年了。

1999年,我还在主持陕西省教育学会工作。当时山东省的素质教育实践闻名全国,教育部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全国现场会。也就在这一年,我提议学会组团赴山东考察,团中唯一一位来自县区的成员便是高明山。他是咸阳市北部最贫困地区彬县的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时任彬县教研室主任。我们算是相识了。

2002年,应台湾秀水乡陕西村国民小学邀请,我又率陕西省教育考察团赴台访问,明山主任也是本团的成员之一。这一次我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两次共同外出考察的机会,加起来满打满算也就20多天,我们共同交流的时间也很有限,我对明山的印象是:朴实无华,少言寡语,为人谦和,爱动脑筋,勤学好问,善于思考。2002年之后,我们再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偶尔会听到他还在彬县教研室主任的任上。

2008年岁末,明山带来了他花十年时间撰写的东西部基础教育比较研究的书稿,共计20多万字,我很感动。感动之一是我对他的上述印象不谬。感动之二是我一向认为,做学问除过个人禀赋才华之外,有两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必须要有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心态,二是必须要有持之以恒、永不言弃的毅力。前一个条件,明山以他在县教研室主任位子上默默无闻十多年的行动作了诠释;后一个条件有他的书稿为证。两个条件明山都具备了,所以他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教育是兴国富民的千秋大业,也是兴国富民的基础工程。教育的结构历来被比喻为宝塔形,基础教育无疑是塔基。所以,只有固根培本,打好基础,教育之塔才会永保坚固,否则就会头重脚轻根底浅。这也是我历来重视基础教育的原因。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教育工作者中的精英人才,尤其是有研究能力的人才,大都集中在高等院校,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少之又少。明山选择了基础教育研究,潜心基础教育研究十数年,并且有研究成果出来,实在是可喜可贺!

比较研究是一门学问。教育研究可以理论研究,可以实证研究,可以实践研究,也可以是相互学习借鉴的比较研究,有多种视角、多个方向可供选择。明山选择了东西部基础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并且和他的工作环境结合得很紧密,既是在研究,也是在工作,而且是在工作中研究,又用研究成果指导他的工作。实在是一条教育研究的正确路子。

作者在介绍东部基础教育的发展成果时视野开阔。涉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学校的微观管理;也涉及学科教学和德育工作;对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科研以及教育文化等,也都有涉及。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东部基础教育发展成果的介绍上,而是努力总结、揭示隐藏在这些发展成果背后的规律和轨迹。作者在反思西部教育存在的问题、困难、困惑方面,既有对战略地位的反思,又有对素质教育、德育工作、课程改革、职业教育、远程教育、教师队伍、教育科研以及对“三乱”等等不合理教育现象的反思。这些反思,都努力探索了造成这些问题、困难、困惑的原因。

我相信,明山主任是怀着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满腔热爱之情写作此书的。

此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对从事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从事基础教育的教育科研人员、教育行政干部,以至主管基础教育的领导者,读后也会受益的。

愿我们广大教师、中小学校长、教研工作者和从事基础教育的领导者,都能善于调查研究,科学总结实践经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写出文章,著书立言,为教育科学的繁荣,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