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鬼才受到很多人的轻视,但是也受到部分人的羡慕和钦佩。大家违反自己的理智,对于一举发大财的金融大师成功故事很感兴趣。
青年理财专家约翰·本特力想出一个花250万元赚进1亿美元的计划,他得到了好运气。他成立了一个苏格兰人寿公司,本金只有他的250万,却控制了4千万的账面投资,另外还有6千万的准备金。
他说服史雷特世家的吉米·史雷特对某公司来一次突袭,于是他们暗地里开始收购其股票。当股票达到8%,公司董事会才发现这回事。虽然他们遭到阻止,但是他们买到的股票却涨了1倍多。这是本特力暴富的开始。
查理士·布鲁唐恩一次又一次地吞下别家股权,从汽车零件、锌矿到《教父》的电影版权无所不包,最终拼凑成了海湾及西方公司。
众所周知,只要有主意就能赚钱。这个信念因为更多人的致富成功而更加牢固。
比如爱温·兰德博士发明一台瞬间拍照的照像机,这个发明让他赚进了大约1.85亿美元的财产。
只要能想出上鞋油却不弄脏裤子的自动刷鞋器就好了!或者用某一家公司的钱来买下该公司,这并不是个异想天开的主意。英国有对抗这种行为的法律,可见有人这么做过。
你可以靠可可粉大赚一笔,只要你预知可可树要害“黑荚病”,或者可可产地将要闹火灾。算准时间,你以3角3分买进,当灾祸发生,糖果商抢购可可粉的时候,以7角卖出。不然你可以用融资买东西,或者在市价上升时购买期货,到了付款的时候,货价已经上涨。
追逐意外之财的公司和个人愈来愈多。连IBM那么庞大的机构也参与了发横财的风潮。
“很少有人了解到,”麻州牛顿城国际资料公司高级研究所分析员迈可·梅里特说,“IBM在三六零型电脑上投入设计、发展、制造和出售的费用花了好几十亿美金。1964年,IBM开发三六零型的时候,董事会把公司的存亡都赌在那一条生产线上了。”
投机游戏的关键是把一切赌注押在一种畅销品上,就连最大的企业也不惜采用此原则。
汽车工业已变成一种横财事业,靠“迷你型”或“野马型”来决定后果。航空工业也是一样,一种新机型既可以造就一家大公司,也可以使大公司破产。
劳斯莱斯公司就是因为三星引擎出问题而垮台。“波乐路”公司的股票变成超级股票,但是德国蔡斯公司却不得不停止生产照相机,尽管他们相机的品质是世人公认的优质品。
制药工业一举追求最大财富可以由“晨后”牌避孕丸的发展得到证明,也可从“沙利窦迈度”的悲剧中略知一二。悲剧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原来的德国制药商决心要大赚一笔,所以没有警告大家注意药的副作用。
电影事业向来是“一票捞”的事业,但是现在影片的制作费用愈来愈大,销量却愈来愈少,所以公司命运可能会系在一部片子身上。
比如《教父》一片,估计最后可以为海湾及西方工业公司赚进8000万美元。相反,《我爱红娘》一片投入2000万美元,结果卖座很惨,足以拖垮一家公司。二十世纪福斯公司差一点就此完蛋,幸亏《外科医生》意外成功,才挽救了它解体的噩运。
“一票捞”的事业是把巨大的财源投资在一件物品或者一种发明上,相信那一票会受到压倒性的欢迎,捞回所有的投入并获得丰厚的利润。
也有很多事业不属于这一型,只是供应一系列有市场的产品或服务,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售出去。例如运输、工程、纺织品、居室建筑、医药服务,这些都是不属于畅销狂热的领域。
在这些行业中,人们可以富裕,可以赚钱,但不是突然发财,也不是靠一件产品或一个概念。当然,这也不是说暴利没有来临的可能。养牛虽然无法立刻获得暴利,但是科学家已在实验室中找到高蛋白食物的制作方法,如果能推出真正美味的人工牛排,一定可以成功致富。尽管医药服务利润颇高,但只有医治有病的药物才能突然赚回百万巨款,而电脑化的医疗检查却可以成为大财源。丧葬业不是一票捞的生意,但是死后冷冻若流行起来,也可以赚很大一票。
大家随时都在寻找崭新的赚钱方法,从正经买卖到投机行骗,无所不包。
从前正派人不参与金钱游戏,尽管一次横财能增加好几倍的财富;而且,谁也不会在高尚的社交场合谈论这些事。但是,现在几乎所有圈子内的成员都只谈这些事。
现在,发横财的念头不再是一种羞耻。事实上,这样做的人,比如资产剥削商、密集投资商、赌博郎中、国际投机商、汽车批发商、演艺人员、典当业者等都变成了我们时代的金钱英雄。
从他们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来看,显然不管他们做了些什么,大家都想成为他们。
现在,以前大家用在会弄钱的犹太人身上的措辞都已消失了;洛克菲勒的同事所关心的坏印象也不复存在了。
现在,很少有人会斜视一位亿万富翁,也没有人会因为赚钱方法不当而被人蔑视。相反,狂热地追逐金钱已被视为最吸引人的历险游戏。
在现代人眼中,富翁就是一个为财富霸权而比赛的现代骑士,商人也不再被视为具有邪恶激情的人。而且,为了美化这些商界精英的肖像,还炮制一些他们节俭之类的赞美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