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金钱的秘密
6275900000042

第42章 借钱之道

俗话说,金钱是天使,也是恶魔。因为金钱可使一个人的心变得善良,也可能使他变得丑陋。

两个好朋友,一旦有了金钱关系,他们的友谊极有可能变质。

借债还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人们却经常发生借贷纠纷,因为贷方常常无法如期收回贷款。

当借方无力偿还债务时,借贷双方关系肯定会转恶。所以,朋友之间不应有金钱往来,因为当借方没有能力偿还时,很伤感情,彼此的友谊因此导至破裂。

同时,两个好朋友之间有借贷关系,贷方的立场一定是居上风,借方则处于下风,那两人之间的地位就不平等,借方一定会采取屈就的态度,如此,两人之间的友谊就会变质。

当你向朋友借钱时,另一个敏感的问题就是控制权,误会很容易由此形成。许多私下借钱给你的人,以为他们因此就有某种权威,至少在生意决策方面有说话权。两个好朋友为了钱翻脸是最不值得的。

因此,请你注意,借钱有时会破坏人际关系,应重视借钱。

你若须周转,应直接向银行借贷。银行本来就是办理借贷的机构,所以借方的地位绝不会受损。

大多数人认为朋友之间,贵在相知,而耻于言利。在今天看来,这种做法是相当片面的。其实在交际活动中,无论是公共关系还是私人关系,只有遵守互惠互利的原则,才能得以健康、长久发展。

合作时,不妨先小人后君子,事先应阐明利益分配方案,以免事后因分配不公而导致不欢而散的结局,影响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处理朋友之间的钱财关系时,除遵循互惠原则外,还应对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如双方关系一般,在物质金钱方面应彼此分清。至于朋友馈赠的礼物、礼金,就不必耿耿于怀,时常盘算着如何报答对方。这种情况只要致以真诚的谢意即可。而亲朋知己则应以友谊为重,一方有难,另一方则慷慨大方,尽力而为,不要太过计较。人的条件各异,处理同一问题自然有不同看法。

借钱有一个规律,就是每次都只借一小笔。

每次借钱,只要对方有富余的钱,都不会拒绝你,这是因为大家都对你十分信任的缘故。你必须每次都会主动讲明归还的时间,而且没有任何一次延期归还的现象发生。

之所以如此,用卡耐基自己的话来说,“每次都只借一小笔”。他说:“你与其一次借30美元,不如分作3次来借,每次借10美元。”

小笔借钱的好处,有利于消除对方的某种心理障碍。

因为你借得少,他就不会担心你不还他(她),即使你赖帐,他(她)也觉得损失无足轻重,却由此可以看透你这人,下次不借给你就行了。同时,他(她)不会认为你会为了这么一笔钱就付出丢人的代价。另外,他(她)不会为你对这一小笔借款的偿还能力感到顾虑。因此,你借一小笔钱的话,一个本来不想借的人也极有可能会同意你的要求。反之,如果你开口要借一大笔钱,他(她)可能会基于种种顾虑,诸如,借给你后会否影响到我的开支?你会不会赖帐?你有没有偿还能力?本来愿意借给你,也变得犹犹豫豫,最终婉言拒绝了你。

其次,有利于按期归还。由于你借得少,偿债的负担不致于太沉重,还起来也就不会那么吃力。

最后,有利于博得对方的信任。你借得少,还得及时。并且每次都如此,大家很快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当你某一次真的急需一笔较大的借款时,人们也会毫不犹豫、毫无顾虑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有一次卡耐基交纳学费时尚欠80美元。这对于一个来自贫寒家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了。但是,由于他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基础,因而不费吹灰之力就筹到了这笔钱。

有趣的是,卡耐基还将这条借钱的原则融会贯通于后来的谈恋爱的约会当中。

1944年,卡耐基正与姚乐丝女士处于热恋之中。

一天下午,他们约定傍晚七点在纽约河畔约会。然后,卡耐基应邀赴纽约大学发表演说去了。姚乐丝这时是卡耐基的秘书,她仍旧留在卡耐基办公室里处理一些事务。

过去,每次卡耐基都是准时或提前一些时间赴约的。因此,姚乐丝对此是十分信任的。

但是,就当姚乐丝准备离开办公室的时候,电话铃响了。

“亲爱的,”是卡耐基的声音。

“噢,戴尔。”姚乐丝兴奋地说。

“我想告诉你,”卡耐基的口吻含着歉意,“因为纽约大学对我的演说临时作了一点调整,我可能会推迟半个小时才能见到你。”

“哦,”姚乐丝显得有些失望,“是这样的……”

“噢,非常抱歉,亲爱的!”

“没关系,戴尔。”

当西天的晚霞渐渐消褪的时候,姚乐丝在纽约河畔急切地期待着卡耐基的到来。

她看了看手表,还有10分钟他才能来。

突然,背后传来一阵脚步声,很急。

姚乐丝扭头一看,不禁又惊又喜:“啊,戴尔……”

卡耐基提前10分钟赶来了。

这是卡耐基的一个小小“花招”。他预计可能延迟20分钟到达,于是在电话中对姚乐丝说可能推延30分钟。结果,他看起来反而提前了10分钟。

这使得姚乐丝获得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她原有的一些不快情绪顿时烟消云散,而且极其愉悦。

他们紧紧地相拥在一起。姚乐丝热烈而温柔地吻着卡耐基,似乎是对他提前赴约的一种嘉奖……

卡耐基在一次谈话中提出过警告,指出骗子也往往可能运用这种“因小得大”术来骗人钱财。

对小额借款如期归还的人,一般都会获得好评和信任。于是骗子利用这种较为普遍的心理蒙骗他人。这类骗子在向人借钱时,也是只借一小笔,谁会不借呢?于是他轻易借到手了。第二天,骗子就毕恭毕敬地双手奉还。接着,第二次的借款也在短期内奉还。如此反复几次以后,就博得了众人的信任。然后,骗子就会在某一次,利用他的“信誉”,向人借一大笔钱,然后就销声匿迹了。

卡耐基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有个人身无分文,全靠借钱度日,但仍旧活得相当潇洒体面,而且在社交界也混得不错。他借钱的手法相当绝妙。比如他向A借一笔钱,说好一个月以后还。在归期到来之前,他又向B借一笔钱,然后提前三天把钱还给A。接着又向C借钱,提前三天还B的钱……

有一件事是卡耐基亲眼所见的。一次他外出旅游,在某个码头的售票处,一个衣冠楚楚的男士来到他面前,坦坦然然地说:“先生,我购票还差5元钱,您能帮我一下吗?”

“噢,没问题。”卡耐基随即掏出一张面值5元美钞递给他。

“啊,谢谢您!”那人接过了钱。

过了一些时候,卡耐基在候船厅里又发现了这个人。他正对一位中年妇女说:“这位太太,我购票还差5元钱,您可以帮助我一下吗?”

那位太太于是也毫不犹豫地递给他一张钞票。

卡耐基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是一种高级的乞讨。乞讨者装成是个很有身份的人,只是临时欠缺少数的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人只要有钱,都会伸出援助之手的。

假如有10个人“援助”他,那么他每天就可以收入50美元。可是,是不是仅止10个人呢?可见此计之“妙”!

卡耐基在后来略带讽刺地说:

“这是一个‘成功’地运用‘因小得大’战术的‘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