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匈牙利的冯·诺依曼,从小就聪明过人。据说,他6岁时便能用古希腊语与人交谈,他的一生共掌握了七种语言,在他用德语思考问题时,能以阅读的速度将问题译成英语。冯·诺依曼还拥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凡是他读过的东西,都能一字不漏地复述出来,哪怕是多年以后,也是这样。
冯·诺依曼最感兴趣的还是数学,他的梦想是当一名数学家。1920年,还未满18岁的冯·诺依曼,便写出了一篇著名的数学论文,这让当时的数学界大为惊叹。可是,因为家境不好,父亲无法送他去学习数学,冯·诺依曼被迫改学其他学科。当父亲怀着愧疚的心情,来跟冯·诺依曼商量,他能不能去上学费稍微便宜点的化学时,冯·诺依曼懂事地答应了。
从此,冯·诺依曼再也没有去听过一堂数学课。但是,每次考试时,他都会准时参加,并且他的考试成绩毫无例外地都是第一名。后来,虽然冯·诺依曼在化学、计算机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却没有哪一项能超过他在数学上的成绩。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便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那还是在计算机的研制时期。有几个数学家聚在一起切磋数学难题,有一道题让在座的数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有人决定带一台计算机回家继续进行演算。第二天一早,那人虽然一脸倦容,但却颇为得意地说:“我从昨天晚上一直算到今天早晨,总算找到了那道题的5种答案。它们越到后面,就越难呢!”
这时,冯·诺依曼刚好进来,于是感兴趣地问:“你们在演算什么难题?”有人马上把题目讲给他听,冯·诺依曼立即进入了演算状态。大约5分钟后,冯·诺依曼道出了前面的4种答案。就在冯·诺依曼再次进入演算状态,准备演算第5种答案时,那人忍不住将答案说了出来。
听完答案后,冯·诺依曼吃了一惊,说:“对,就是这个答案,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居然比我还快?”这时,大家再也忍不住了,全都哈哈大笑起来,并说:“他用计算机算了整整一个晚上,才算出来的!”冯·诺依曼一愣,随即也跟着笑了起来。人家用计算机算了一晚,居然只顶得上他用心算5分种。于是,数学界流行起了这样一句话:“有了冯·诺依曼的脑袋,还要计算机干什么?”
冯·诺依曼终于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梦想,当上了真正的数学家。可是,他的这条路却走得异常的曲折。在他成名之后,有人这样向他提问:“您认为,您实现梦想的条件是什么?如果从一开始,就让你去学习数学,你会不会早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呢?”
冯·诺依曼却坚定地说:“不,如果一开始就让我去学数学的话,就不会激发出我对数学的巨大兴趣,更加不会让我花去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数学了。所以说,我今天之所以能在数学上取得这样的成绩,完全得益于我父亲没有送我去学习数学的结果!我认为,实现梦想的条件,就是不给梦想任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