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父亲去县城卖葱。走到市中心一个叫花园的这个地方,被一个顾客叫住了。这人长得肥头大耳,肚子上像扣了一口锅,好像还喝了点酒。他来到父亲的车前,拎起一捆葱。父亲看到生意来了,高兴坏了。这可是那天第一笔生意,做生意的谁不盼望有个开门红。父亲小心翼翼地走到这人跟前,怯怯地问:“要葱吗?”这人嘴里哼一声,把手中的葱放下了。父亲心里一“格登”。“多少钱?”“一块半,”父亲解释道,“别人都卖到两块啦。”那人从那捆葱里抽出两根,说,我就要两根。我父亲没敢露出不满的情绪。乡下人要比城里的生意人更懂得顾客是上帝的道理。父亲用秤称了一下,一块。父亲报了价。这人开始用手掏钱,翻了翻上衣口袋,又翻了翻裤兜里,没掏出钱,口中迸出几个字:“你跟我回家去拿?”父亲摇摇头说:“我不卖了。”这人一听,恼了:“你不是做生意的?”乡下人舍不得把辛苦得来和果实扔掉,哪怕只是两根葱!“你到底卖不卖?你知道不?我是拆迁办的胡主任,刚喝完酒,想回家兑口酸汤喝,你不给我这个面子?”父亲一直深信当官就要为民作主,犟脾气上来了,推车要走。
胡主任拽住父亲,拿出手机打起来,他俩推推搡搡了一会儿,不知从哪儿跳出来几个大沿帽,见到父亲就开始撕票。那是罚款单。父亲吓坏了,正不知所措,又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名老者。他踱到这位胡主任面前,说咱借一步说话。两人来到路旁的大树下说了几句话。奇迹出现了,那位胡主任手一挥,这伙人又各自散开了,就好像他们就不曾出现过。父亲想对那位老者,说句感谢的话,那老者一转身走了。
回到家,父亲就给我说起这件事。父亲猜测说,那位老人肯定是位高干,也或者是位退休的老干部,总而言之是位为民作主的领导,说不定会是市长什么的。碰上了好官,父亲格外高兴,还破例喝了点小烧,高兴地跟什么似的,其实那天父亲并没卖出多少葱。
过了好多天,我又一次回家,在车上买了张本市的报纸。到了家正好看完,就打算扔掉。父亲一把拿过,说引火用吧。他随手翻了翻,眼睛定格在一张图片上,那是一名老者。我凑过去看,图片上有标题:本市东大街拆迁最后一名钉子户。
我恍然大悟:原来那天帮父亲的不是高官,而是一个拆迁钉子户。我猜想,他肯定是给那位胡主任许了诺言,那位胡主任才放了父亲一马。
我把我的猜想说给父亲听的时候,父亲的脸色很难看,我只在奶奶去世时看到过父亲的这种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