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员工,当人们责问他为什么对企业不忠诚时,他不屑一顾,并为自己辩解:“忠诚有什么用呢?我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其实,仔细思考一下,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农夫每日早出晚归在田地里劳作,都市男女早晚挤车,上班下班,也都是在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一部小说开始时说道:“没有牺牲就没有获得,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这就是所谓的‘等价交换’原则……”
等价交换使交易双方在心理上同时得到了满足,所以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共赢”这个观念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共赢体现的是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因此,在工作中,共赢就成了员工与企业之间共同发展的根本。而员工对企业忠诚与否,则成为员工与企业之间能否产生共赢的关键。
在报纸上看到过一篇报道,报道里那位来自黑龙江的小伙子,就是忠诚的最大受益者。
几年前,小伙子从湖北一所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在湖北无依无靠的他,通过招聘会被武汉一家IT公司聘用了,该公司刚刚成立,规模不大,连同刚招聘进来的几位新人,总共只有十几个人。老总当时对他们每一位刚进来的员工都说,公司刚起步,未来的发展全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于是大家都干劲十足,真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
小伙子上大学的时候是学生会干部,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来到公司以后,因为公司环境本身的限制,小伙子只得扮演一位多面手的角色:既要给公司计算机编程,同时又要给公司建立网站,维护网页,有时甚至还去跑业务,拉客户。每天忙得晕天黑地的他,每月却只有区区几百元的薪酬。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同学们聊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时一个个都是春风满面,唯有小伙子低着头在一旁默默地喝酒。后来同学们都把视线转移到了他的身上,其中一位同学向他问道:“小伙子,在哪高就呢?”小伙子勉强地笑了一下,说是在武汉某IT公司。那男生听了以后叹着气说:“那个公司我知道,刚毕业我也去那里应聘了,那是家刚开张的公司,薪酬很低的,你去那里大材小用啊!”小伙子却回答他说:“那里虽小,是暂时的,在公司工作,充分发挥了我的才华。”
同学聚会回来以后,小伙子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他不相信,大家都努力去做了,公司还会发展不起来。但是公司后来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2005年底,公司业务失利,员工纷纷跳槽,最后只剩五六个人待在公司里,愿意继续干下去。老总对小伙子说:“我们公司不景气,你最好去人才市场看看,有好的单位,我就不耽误你的前途。”
小伙子反而劝慰老总说:“我不走,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员工齐心协力,一定能熬过去的,我进公司以后大家一直都很照顾我,说实在的,我早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了。”老总听后,很受感动。
从2006年的年初开始,剩下的几名员工就开始潜心研究市场,之后发现各种学习软件受欢迎,于是与几家大型IT公司合作,共同打开武汉地区市场。到了当年的5月份,软件上市后,由于前期充分了解了市场需要,销量非常好。
随着软件销量的不断上升,小伙子所在的公司规模扩大了,公司又重新招了三四十名新员工,而小伙子也正式担任销售主管一职,每个月的月薪已经从当初的几百元飙升到了1万多元。
不要指望有任何不需付出的回报,有句名言说得好:“帮助他人出人头地,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方法!”凡是能与企业一同走向共赢的员工,都是懂得忠诚,不计付出的好员工。
可以说,共赢在企业的发展和员工自身的成长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和保持信赖的关系中,共赢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纽带。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纽带,才使企业与员工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安定与快乐。
毛泽东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工作中也需要我们拿出点精神来,尽职尽责,处处为企业着想,与企业同舟共济、共赴艰难,用自己的忠诚之心,争取与企业一同走向共赢。
工作中,企业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就是为了维系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平衡,从而与员工一同走向共赢。然而许多员工不明白这个道理。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如果大家都缺乏对公司的忠诚,对工作敷衍了事,最终一定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也就不能指望企业给予更多报酬了。结果,最终的受害者还是自己。
忠诚首先要以忠于自己的人格为前提,在实践中将“知”、“行”统一结合起来,遵守并坚持自己做人的底线和要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格特征,要想让自己的性格、习惯、态度等各方面都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服从这个社会的规则,就要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忠于自己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