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难免遇到挫折,有时也需要为自己的失败、缺陷做一下辩护。那么,怎样辩护效果更佳呢?
(1)嘲笑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如果有了缺点或缺陷,这本不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够勇于自我暴露问题,揭露自己的缺点,明示自己的缺陷,便能显示一个人的坦诚和责任感,往往被人视为可靠和勇敢的人,也会使自己显得豁达和自信,从而淡化缺点或缺陷。
自嘲诡辩术,是利用人们的上述心理因素,当自己陷入窘境时,自我超脱,采取自嘲自讽,自贬自抑的方法,嘲笑自己的缺点,嘲弄自己的缺陷,贬低自己的优点,以此作为摆脱窘境的良方。
前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最爱讲一个关于他本人的笑话,用来嘲笑他自己改革前对苏联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他在一次俄罗斯联邦大会上对记者说:“有一个总统拥有一百个情妇,其中一个染有艾滋病,但很不幸,他分不出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有一百个保镖,其中一个是恐怖分子,但很不幸,他不知是哪一个。”
戈尔巴乔夫环视了一下周围的记者自我嘲笑说:“而戈尔巴乔夫有一百名经济专家,其中有一个是聪明的,但很不幸,他不晓得是哪一个。”
戈尔巴乔夫想用经济改革的成就来挽救他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仍无济于事。他在这里的自我嘲弄,实际上承认了自己对经济改革的无能。
(2)用幽默的方法排解失意
史蒂文森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一位政治家,他曾与艾森豪威尔两次竞选总统,两次都败在艾森豪威尔的手下。但史蒂文森始终保持幽默的作风与风格,即使在最失意的时候,他也不忘记幽默。因而,他即使是两度竞选失败,没有登上总统的宝座,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当史蒂文森第一次荣获提名竞选美国总统时,他内心异常激动,他自己打趣道:“我想,得意洋洋不会伤害任何人,也就是说,只要人不吸入这空气的话。”
当他竞选总统失败时,他仍以充满幽默的口吻,在门口欢迎记者进来,并风趣地说:“进来吧,来给烤面包验验尸。”
后来,有人邀请史蒂文森去演讲。他在去演讲的途中遇到阅兵的行列而使汽车受阻,因而耽误了时间,到达会场时已迟到。面对耐心等待他到来的人群,他当即表示歉意,并解释说,“军队英雄老是挡我的路。”
听众们知道,史蒂文森两次竞选的对手,都是艾森豪威尔将军这位“军队英雄”。因而史蒂文森所说的这句话,让听众心领神会,捧腹大笑。
其实,无论是谁,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或是工作上的失意,或是家庭的困难,或是心理的不适。只要你面对挫折,用幽默的方法排解失意,你就能激励自己战胜困难,增加勇气和信心。
(3)将错就错,灵活发挥
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主持人问:“三纲五常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学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她的回答,正好把三者的关系颠倒了,引起哄堂大笑。女学生灵机一动,立即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疑惑地问道:“怎样解释?”
女学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官有多大,都是人民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力远远超过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到处流行,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好一个新“三纲”!话音未落,同学们都为这位女同学随机应变的能力而鼓掌喝彩。
在日常言谈中,有时难免说错了话。上述这位女学生在抢答时,把“三纲”三个句子的主次关系弄颠倒了。但她思维敏捷,灵机一动,干脆将错就错,根据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临时对“三纲”作了一个全新的、却又符合逻辑的解释。这充分显示了这位女学生机敏的论辩口才。
(4)偷换概念巧解嘲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登长城,因腿病只上了三个台阶就无力再登了。
这时偏偏有位记者走过来,想“将”他一“军”:“总统先生,你何不登上最高峰?”
尼克松笑了笑说:“昨天我与毛泽东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何必再来一次高峰呢?”
那位记者的问话是够刁钻的,让人猝不及防。可尼克松首先抓住了其诘难的关键词——“最高峰”,然后突破“长城最高峰”的本义局限,临时赋予其“最高领导人的会晤是出访的最高峰”的新义,一下子把举步维艰的局面摆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