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胜利反攻
6211100000028

第28章 美、英、中发表《波茨坦公告》

德国法西斯灭亡、欧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盟军已占领琉球岛和冲绳岛,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此时,在主要同盟国苏联与美、英之间,美、英、法三国之间,原已存在的矛盾日益表面化,而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

而如何分享战争的胜利果实,如何使世界和平的安排对自己有利等问题,成了美国、英国和苏联几个大国特别关注的问题,迫切需要主要同盟国首脑再次聚会协商,予以适当调整和解决。

为此,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等,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就一些共同关心和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的第三次三国首脑会议,即波茨坦会议,又称“柏林会议”。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出血逝世,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会议进行期间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于7月25日返回英国等候大选结果。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下台,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偕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两个主要文件,一是《波茨坦会议公报》;二是《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两个文件都由斯大林、杜鲁门和艾德礼分别代表苏、美、英三国政府签署。

当时只发表了包括14项内容的公报。议定书则有21项,内容比公报多。

此外,会议期间还发表了《美中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

三国政府首脑就成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进行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在盟国管制期关于处置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德国的赔偿、德国舰队和商船的处置;对待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政策;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柯尼斯堡地区的归属问题,以及对战败国某些领土的“委任统治权”等,都载明在三国政府首脑的《波茨坦会议议定书》里。

8月1日签署的这个议定书是苏、美、英三国在波茨坦会议期间达成协议的最后结果,为战后处置德国和欧洲问题打下了初步基础。

波茨坦会议还着重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的战后处置方针问题。

在日本投降条件问题上,美国政府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派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态度,要求总统以原子弹作为对日本军事行动的基础;一派主张放弃无条件投降要求。

本来,美方估计彻底打败日军要牺牲100万人,美军要到1945年11月在九州登陆;如果失利,要到1946年春才能在本州登陆;美军仍至少牺牲30万人,而且基点是苏军在美军进入日本本土前参战,以牵制关东军;如果关东军能撤回日本,美军伤亡将会增加更多。因此,杜鲁门直言不讳:

我去波茨坦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我的思想里,最迫切的是得到斯大林个人重申参加对日作战的决心,这是我们的军事领袖最急于要得到的。

德国法西斯投降后,太平洋战局对盟国越来越有利,力主对日本放弃无条件投降要求的美国副国务卿格鲁,于1945年5月下旬向杜鲁门总统及陆军参谋长马歇尔、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海军部长福雷斯特尔,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其意是在苏联对日作战前,向日本政府提出一项和平解决办法。

具体而言,就是让日本人得到某种暗示,在日本投降之后,日本国将被允许自己治理自己。

6月13日,杜鲁门政府在白宫举行会议,再次讨论对日战略,确定以不明显的方式修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则,企图用这一“妥协”诱使日本早日投降。

最后,杜鲁门采纳了国务卿贝尔纳斯等人的主张,决定在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中不涉及日本天皇制问题,这就暗示美国政府有保留日本天皇制的意向。

《波茨坦公告》的文本是美国国务院起草的,在讲到战后日本政体时,原文曾写有“可以包括现今皇统之下的立宪君主制”,但在《波茨坦公告》发表时被删去了。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正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法西斯立即投降。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也正式加入公告。

《波茨坦公告》表达了反法西斯各国政府和人民团结协力、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者、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对日暮途穷的日本法西斯是一个沉重打击。

§§第六章 日本无条件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