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育儿百科全书1-6岁
6209000000016

第16章 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

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思维活动,幼儿不仅能认识眼前的事物,还能对过去以至未来的事物进行学习,不仅了解事物的表面特点,也有助于对事物本质特点的了解。思维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维的发展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0~3岁的孩子,直观动作思维占主导地位;3~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而成人主要的思维方式是抽象逻辑思维。

一、幼儿思维的特点幼儿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这些过程在整个思维活动中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教育影响下,幼儿的思维水平即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水平会不断提高。

从年龄来看,0~3岁孩子的思维活动是直观动作思维。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边玩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画什么东西,只能画完后才能把画的东西想像成一种东西告诉你。

2~4岁孩子的思维开始从直观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过了3岁以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直观动作思维仍占很大成分,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如,大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老师不是所有的老师,而是专指幼儿园的老师等等。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幼儿主要凭借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幼儿的生活经验及各种事物在头脑中的印象直接影响他对事物的理解,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借助图画书,在进行数字教育时,利用各种实物如水果、柱子、小棍等,教育的效果更好。正因为思维受头脑中已有形象的影响,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幼儿很难理解。在学龄前晚期,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如你的书不见了怎么办?如果你饿了怎么办等一类的问题可以进行解答,也可以不借助图画,仅凭家长的讲述理解故事或与自己生活无关的事情。

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善于思维的孩子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和认识周围的世界。因此家长从小就应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周岁前的婴儿,尚未真正出现思维活动。而随着孩子语言的发展,1岁以后便出现了简单的思维。在3岁前,动作思维是孩子思维的主要特征,即思维离不开动作。

针对孩子思维发展的特点,家长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时,就要注重操作性的活动,以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不足,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好奇、好问,心中充满了“为什么”。因此,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捕捉孩子好奇、好问的闪光点,有意识地进行思维的训练。

比如: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根据事物的特征(形状、颜色、用途等)进行分类,也可以要求孩子比较事物的异同。例如同样是水,有的水是冷的,有的水是热的;妈妈的鞋跟高,孩子的鞋跟低等等。

信息是思维的源泉,孩子掌握的信息越多,其思维的效率就越高,所以家长要努力拓宽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参观,多参加各类集体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丰富知识和语言,提高信息量。

同时,家长也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多向孩子提问,设计问题让孩子来解决,如孩子的玩具坏了,家长可以引导他自己想办法修好。总之,每天让孩子认识一种事物、解决一个小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都能起到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作用。

三、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的方法(1)归类法要求孩子把事物按一定的标准,如颜色、形状、材料、用途、内在联系在一起(2)进行分类分类是在比较和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助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分类游戏:用积木或画有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纸片进行分类游戏。开始按一个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分类,如找出红色的积木、方形的纸片;再按两个特征分类,如找出红色的圆形积木;再按三个特征分类,如找出大的黄色三角形。

观察家中的各种用品,找出木材、玻璃、塑料、金属材料的用品。

(3)类比推理法让孩子根据图形数字等的排列规律,填上适当的图形、数字等。

找关系法。让孩子按要求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让孩子将打乱顺序的图片重新排列。

(4)解决问题法经常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回答解决的办法,如假设摔到了,怎么办?(5)找错误法让孩子找出图片上的错误,如三条腿的椅子、倒挂的图画等。

(6)下定义法要求孩子用自己的话给概念下定义。如问孩子什么叫做碗、家具、玩具、梳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