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小说的作者只能谦虚地自称为第二作者。
一种是历史小说。因为它的第一作者是历史,是时间。时间冲去了琐碎和平庸,凸现和浓缩了事件、情节和人物。历史小说作家只需有足够广博的历史知识和足够敏锐的目光,挑选出精彩的素材,他的小说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成功。
另一种小说是科幻小说。它的作者是上帝(客观上帝),是科学,是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的运行机理(它们其实是三位一体的)。科幻作家只需有足够的智力去理解这些机理,有足够敏锐的目光去发觉科学的震撼力,他的成功也就有了百分之六十的把握。所以,科幻作家应该把百分之六十的稿酬献给上帝。
科学发展到今天,已经超出了多数民众的理解力,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成了高高在上的宗教。但我们笃信“这个”宗教而不信仰其他的宗教,为什么?因为科学所揭示的是真理,它们放之宇宙而皆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来计算150亿光年外星体的运动,DNA的构成之简洁甚至超过上个世纪最坚定的科学信仰者的期待。充分发展的技术能够变成魔法,而上帝的魔术正逐渐被人类还原成技术。各民族的先民们曾创造出上帝造人或女娲造人的神话,那是人类对自身秘密最原始的探索:仅仅几千年后,人类就已经可以用体细胞核来激发出一个真正的生命!我想,如果真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他也会掩面长叹,自愧不如:
“新人类”系列四部曲中描写了一些未来的技术:《类人》中的纯粹人工制造的生命和电脑群体智慧;《癌人》中的人类体细胞克隆(特殊之处是使用了癌细胞);《豹人》中的基因嵌接术及《海人》中的新人类(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了这些技术或进步若稍显遥远一些,也许会被今天的民众看做是呓语:不过,作者可以保证它们绝非无稽之谈。几百年内人造生命就可能实现,分散的电脑智力也会以某种方式整合成一种文明或智慧。那时,人类何以自处?人性会怎样变化?被作家们讴歌了千百年的人类之爱还能否存在?没有人能完全准确地预知:作者在文中表现的,只是个人的一些探索而已:而且,为了与今天的世界相衔接,书中很多描写是过于保守了。
科学使人睿智,使你把握自然运行的脉搏,洞察历史的走向。可惜,很多中国人对科学比较隔膜,不能体味到科学和思维王国的乐趣。我们的主流作家善于向后看,向脚下看。他们对过去和现实的思考很深刻,很可贵:但一个民族若只有这样的目光,则未免显得过于迟钝和短视:但愿这几篇小说能够让读者稍稍抬一下目光:如此,作者就满足了。
王晋康
2012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