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当众拥抱你的敌人
6190400000038

第38章 放低姿态,受益无穷

不论你的资力、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只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接受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要想学到新东西,不断进步,必须放低自己的姿态。只有懂得谦虚的意义,才会得到别人的教诲,才会处处惹人喜爱。

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我们的能力也会有所长进。

从前,有一个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心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能找到一个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茶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茶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您满意吗?”

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因为低下,而能纳百川人流,人要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着名艺术家梅兰芳在一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

这时,从戏院里传来一位老人平静的喊声:“不好!不好!”

梅兰芳寻声望去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于是,戏一下场,梅兰芳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宾。

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有理,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低头便拜,称谢不止。以后每在演出,必请老者观看并请指正。

梅兰芳的谦虚大度,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受人敬重。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抬头昂首阔着大步,不料进门时撞在门框上,前辈见此情形,笑笑说:“很疼么?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大师们提到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之说,就是要记住:不论你的资力、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

当我们把奋斗目标看得很高的时候,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富兰克林就从中顿悟到了深刻的道理,并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

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自得,才会在挫折面前心安理得。

要放下架子,不齿相师。永远记住一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我们知道、了解的只是汪洋中的一滴;而别人,在某一方面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所以,只有把自己的姿态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