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北京AtoZ:26个字母里的城市体验
6190200000042

第42章 仿膳

仿膳,可理解为对皇家饮食的模仿。这种模仿追求的自然是原汁原味。清朝时,皇帝的厨房稚称御膳房,不仅要满足皇帝本人的一日三餐,逢年过节还常常大摆满汉全席,赐宴文武百官,以显示皇恩浩荡。御膳房堪称当时中国最高级的大食堂了,那里面制作的美点佳肴,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更近似于传奇。恐怕正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好奇心,1925年,仿膳饭庄在开放了的北海公园北岸开张了,而这时,离清王朝的覆亡、御膳房的解散已有14年。经营者是原清宫御膳房菜库当家的赵润斋,他召集了几位同样曾经给皇帝做过饭的大师傅,开始以这种方式吃皇帝的“遗产”,居然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直到今天,谁都知道北京的北海公园有家仿膳。有条件的食客都想进去品尝皇家的菜系,骨子里恐怕还是为了模仿一番当皇帝的感觉。仿膳,可以说是最具诱惑力、也最受欢迎的“假冒”产品了。

皇帝当然是最有资格、也最有条件享受口腹之欲的人,当年御膳房机构的庞大与管理的复杂也就可想而知。此外,皇太后、皇后、贵妃等还各人有各人的私厨(即俗称的小灶)。譬如慈禧的私厨叫西膳房,仅捧膳食盒为其一人侍宴的小太监就达数百人,真够兴师动众的了。难怪老百姓要对皇宫里的饮食感兴趣呢,那简直是供奉神仙的,许多草民一生的消费恐怕都不抵皇亲国戚一顿饭的价钱。仿膳的诞生,总算是拉近了平民与这种神话般的生活的距离。仿膳的功劳,还在于避免了许多华丽菜肴的失传。皇帝虽然早就不在了,但仿膳的档次之髙、价格之贵,仍然令人咋舌。在原作已绝迹的时代,赝品自然算最正宗的了。

仿膳饭庄,1959年由原址(北海北岸)迁至琼岛上的漪澜堂,成为公园内特殊的一景。漪澜堂,又曾是乾隆皇帝賜宴文臣之处。在漪澜堂用仿膳,感觉上又离皇帝更近了一步。这家老字号的牌匾是由老舍题写的。成长在正红旗下的老舍,写这几个字时恐怕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正如仿膳本身就别有一番滋味一样。现代的北京虽然餐馆林立,但要想吃满汉全席,恐怕也独此一家了。这个金字招牌是打不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