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6187000000079

第79章 多尔衮:统一大业,厥功最著

爱新觉罗·多尔衮(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少年时多次随父出征蒙古与明朝作战,因屡建功勋16岁而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王”)之号,成为正白旗旗主。其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并于第二年率八旗军入关。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加封至“皇父摄政王”。

少年从征,崭露头角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死于瑷鸡堡,皇太极即位。多尔衮时年15岁,封贝勒。幼年时的多尔衮已初露锋芒,有两件事可以说明。一是代善说:“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先帝时使领全旗。”而其兄长如阿巴泰等所未能及;二是努尔哈赤曾属意于多尔衮拟传继汗位。此说不论是否可信,但努尔哈赤钟爱器重多尔衮,则是实情。

多尔衮崭露头角是在天聪二年(公元1628年)。这年二月,16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敖木轮大捷,多尔衮有功,在回军沈阳途中,皇太极宴诸贝勒大臣,说:“初次令两幼弟随征远国,克著勤劳,尅期奏凯,宜锡美号,以示褒嘉”。于是赐多尔衮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王。从此,“聪慧多智,谋略过人”的多尔衮,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

一马当先,“残毁”明都

皇太极在位期间,多尔衮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逐渐成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战役中,他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多有伤亡。事后,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加劝阻,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进攻锦州城,他又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夹击,几乎被击毙。以后祖大寿投降,多尔衮向他谈及当时的险状,祖大寿说:“果有此事?如炮火击中大王坐骑,后果不堪想象!”多尔衮却说:“当时两仇相敌,唯恐打不中啊。”

明确提出对明“残毁”战略。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极与诸贝勒、大臣商讨进一步兴国的大计,询问他们征明及察哈尔、朝鲜,应该以何者为先?多尔衮力主以征明为先。他从动摇明统治根基,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的出发,建议皇太极每年整顿兵马,乘谷子熟时深入明境,围困燕京截其援兵,残毁其屯堡,消耗其国力。多尔衮的建策,得到皇太极采纳。因山海关外一带地方尚为明朝重兵把守,于是八旗军队绕道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多次深入明境,蹂躏土地人民,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攻灭蒙古察哈尔部,获传国玺。后金征服与招抚蒙古各部时,唯独察哈尔部在林丹汗率领下,不肯降服,始终采取与后金对抗、周旋的态度。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林丹汗出天花死在青海打草滩。皇太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于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二月命多尔衮等率精兵万人,前往黄河河套地区,招抚察哈尔部众。此次进军,进展顺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晋、苏泰福晋、林丹汗的儿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传国玉玺,上有“制诰之宝”四字,多尔衮将玉玺呈献给皇太极。群臣因而奏请皇太极上尊号称帝。多尔衮也晋封和硕睿亲王,更加受到重用。

拥立福临,朝廷摄政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因此,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多尔衮自立为皇帝。多尔衮诛杀阿达礼、硕讬,与诸王、诸贝勒、群臣奉福临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左右辅政,等福临年长后,当即归政。这个方案,打破了僵局。多尔衮顾全了大局,虽然没有得到皇位,却也不是这场争斗的失败者,由于拥立6岁的福临,一切实权掌握在他手中,与济尔哈朗商议罢黜诸王贝勒在六部的官职。顺治元年正月,禁止外国馈赠清朝诸王贝勒。济尔哈朗谕令诸大臣,凡事先奏请摄政王多尔衮,书写名字时,多尔衮亦先之。由是多尔衮始专政,成为清朝实际的最高统治者。

清军入关,进攻义军

顺治帝临政时,关内正一片混乱。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声威日壮的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宣告覆灭。消息传到清廷,朝野震动。当权的多尔衮决定立即入关,争夺政权。这时,本已投降农民起义军的镇守山海关的明总兵吴三桂因不满起义军对其家属的侵犯,遂一怒而去。李自成得到消息,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十三日与刘宗敏率兵前往征讨,吴三桂自料不敌起义军,遂请求清朝出兵援助。四月二十一日,农民起义军抵达山海关,与吴三桂展开激战。四月二十二日晨,吴三桂眼看就要战败,遂出关至欢喜岭上的威远台谒见清摄政王多尔衮,再次请求清军入援。多尔衮立即下令清军三路入关,向农民起义军阵地发动猛攻。起义军寡不敌众,刘宗敏受伤,李自成只得下令撤退,于四月二十六日返回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举行了登基大典,四月三十日,以郊外祭天为名撤出了北京。

以图进取,迁都北京

顺治元年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城。六月,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商议决定,迁都北京(时称燕京)。

清朝迁都北京既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目光,也是基于退可出关外的战略考虑。清廷以多尔衮为首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须迁都北京,只有占据这个关口才能进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八月二十日,清朝开始迁都。九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赐穿貂蟒朝衣。命礼部为多尔衮建碑纪绩,加赐多尔衮册宝、上饰十三颗东珠的黑狐冠一顶、黑狐裘一袭,金银、马驼等。十月初十,皇帝在皇极门(顺治二年改称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开始了以北京为都城的长达260多年的统治。

“点评”

多尔衮位宠功高,擅权过甚。在排除异己的同时,则任人唯亲。他的同母兄弟阿济格、多铎,都得到重用。尤其对多铎,待之甚厚,顺治四年,封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取代了济尔哈朗。多尔衮厚自奉养,睿王府宏伟壮丽,甚过帝居。纵观多尔衮的一生,他功大于过,不失为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尤其是在清朝统一中国的问题上,他有着卓越的见识和胆量,是别人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