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军事将领成才故事
6187000000064

第64章 韩世忠:胸怀韬略,武功第一

韩世忠(公元1089~1151年),字臣良,号清凉居士,绥德(今陕西绥德县)人。两宋之际的名将,民族英雄。16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勇气过人,大败西夏

公元1089年,韩世忠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勇气过人,能骑未驯服的马驹,好喝酒、不受约束。

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16岁的韩世忠应募参军,身体魁梧、风度潇洒、双目有神,时而挽300斤强弓飞马射箭,时而舞铁槊急驰峭壁之间,勇冠三军。时西夏扰边,便随军征讨西夏。西夏人凭借牢固的城防工事死守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马湖峪)。韩世忠奋勇当先攀上城楼,杀死敌将,掷其首级于城下,接着又率一批敢死战士,同一支掩杀过来的西夏人马死战。他跃马挥矛斩杀其监军驸马,夏军大败,经略上报其功,为童贯所疑,“止补一资”。后又立战功,方补进义副尉。继以功转进武副尉。

追杀金军,平定叛乱

公元1121年,在抗击金军并收复燕山府的战斗中,韩世忠率50骑在滹沱河风驰电掣追杀金军000余骑。宋钦宗即位后,随内侍官梁方平屯驻睿州,梁军防备不力,军士不善骑,甚至在马下扶鞍而行,金军迫近时,数万人仓促奔溃,韩世忠拼死突围,得钦宗召见,授选锋统制。此后,他又以不足千人兵马平定淄州、青州叛军数万之众。

公元1125年,金军首次南侵,攻下真定(今河北正定),韩世忠率兵往赵州(今河北赵县)迎敌,金军围城,赵州城粮尽援绝,多数人主张突围,韩世忠却趁雪夜率300勇士直捣敌营,使金军惊慌失措,甚至自相残杀,天明时主将被杀,余众一哄而散。

两年后,金军二次南侵,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宗北归。高宗在南京应天(今河南商丘)即位。韩世忠奏请迁都长安,派军收复河北、河南失地,而一心只想保住皇位的高宗却迁都去了扬州。公元1128年,东京(即汴京)留守宗泽忧愤成疾而亡,金军因后方无人牵制,再次大举南侵,万人袭取扬州,高宗仓皇渡江,经常州、无锡、平江(今江苏苏州)南走杭州。韩世忠随同转战江南,曾被金军主力击破于淮阳,出走盐城方得脱身。二月,宋高宗到达杭州。三月,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以年仅3岁的皇子赵敷即位,隆祐太后孟氏(原哲宗废后)垂帘听政。韩世忠从海路赶到常熟与张俊等相约,又往秀州(今浙江嘉兴)修理战具,斩叛将使者,进军临平(今浙江余杭东北),舍身力战,击退叛军000人,又沿江苏扬州、信州进兵擒获叛将,斩杀其主。其妻梁红玉在平定苗傅叛乱中,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立下殊勋。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宋高宗在外援的支持下复位,韩世忠被封为武胜军节度使、御营左军都统制。

黄天荡之战,扭转了时局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完颜宗弼(兀术)部统率金兵再一次南犯,韩世忠负责自圌(chuí)山(今江苏镇江扬中西)至福山(今江苏常熟北)的江防,以防金军自海路入侵。十一月,金军渡江占领建康,韩世忠退守江阴。十二月,金军连破临安(今浙江杭州)、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当时宋高宗已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乘船逃至昌国(今定海),才没成为金兵俘虏。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正月,韩世忠奉诏率部进援,到达通惠镇(今上海青浦北)时,金军已攻至明州,韩世忠于是请求退回镇江以邀击北撤的金兵。金军攻占明州并派海船追宋高宗,被宋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船队击败。二月,金帅完颜宗弼声称“搜山检海已毕”,即大肆烧杀抢掠后退兵。三月十五日,宗弼引军抵达镇江。韩世忠军已先机控制金山、焦山等有利地形,严密封锁沿江渡口,并用破船堵塞运河入江口,切断金军退路。战前,韩世忠料金军必遣将至运河入江口的银山龙王庙,观察宋军阵势,遂命部将苏德率兵200伏于庙中;另以兵200伏于山下江岸,约定待金军入庙后,击鼓为号,江岸伏兵先起断其退路,庙内伏兵继出,前后夹击,以生擒其将。宗弼果亲率四骑登上银山,由于庙内伏兵先出,山下伏兵未及断后,仅俘其随从二人,宗弼纵骑逃回。此后,宋金双方舟师在金山脚下展开激战,韩世忠乘艨艟指挥水师迎战金军,其妻梁红玉亲自擂鼓助战,宋军士气倍增,击败金将斜卯阿里、韩常等所率舟师,歼其200余人。这便是著名的“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故事。

宗弼向韩世忠表示,愿尽还所掠人畜、财物,并献名马,以求借道渡江,被严词拒绝,遂率船队沿长江南岸西上,另寻渡江之路。韩世忠则率水师沿北岸堵截,并出30余艘轻舟进逼南岸。金军不谙长江水道,在宋军追击下,仓促驶入建康东北死水港黄天荡。韩世忠命船队封锁荡内唯一入江水道,并针对金军多操轻舟的特点,令工匠赶制大批铁绳、铁钩。待金军轻舟自黄天荡冲出,即以海船分两路夹击,命骁健军士抛掷铁钩将其拖翻。宗弼再次求韩世忠借道,韩世忠严正答复“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宋史·韩世忠传》)。金元帅左监军完颜昌为接应宗弼军渡江北归,遣部将移剌古率军自天长(今属江苏)南下。时移剌古军进围扬州(今属江苏),被宋守军击退,乃沿江转趋真州(今江苏仪征),因宋军水师阻扼,仍无法接应宗弼军。

四月十二日夜,宗弼采纳当地乡民建策,命金军利用老鹳河故道,开渠30余里,连通江口,于次日冲出黄天荡,驶至建康附近江面。韩世忠发觉后率军沿江西上追击堵截,至建康以北江中扼守,继续阻遏金军渡江。宗弼突围无望,出重金求破宋军海船之策,福建人王某,教金军在舟中填土,上铺平板,以防止轻舟在风浪中颠簸及宋军用铁钩钩船,并在舟之两侧置桨,以加快行船速度,便于机动作战;有风勿出,息风则出,并以火箭射船篷。宗弼连夜赶制火箭,并命兵士在建康西南白鹭洲开掘新河,乘韩世忠不备,率船队迂回至宋军上游。二十五日,天晴无风,宋军海船庞大,难以行驶。宗弼以轻舟载善射兵士靠近宋军船队,用火箭射燃宋军船篷,宋统制官孙世询、严永吉等战死,金军乘势追杀70余里。长芦(今六合西南)崇福禅院僧人普伦等得知韩世忠战败,立即率乡民千余,驾轻舟前来接应,掩护宋军退至瓜步(今六合东南)登岸,尔后还屯镇江。宗弼亦收兵退回建康。五月,在岳家军的攻击下,宗弼渡江北撤六合。

这就是宋金战争史上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利用长江天堑以000人击败10万金兵。此战,韩世忠正确审料敌情,先占有利地势,凭借长江天险,充分发挥水战之长,阻扼金军48日不得渡江,沉重地打击了金兵的嚣张气焰,扭转了南宋军总是打败仗的局面,大长了宋军抗金救国的士气。

大仪镇之战,挫败金军企图

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九月,金军统帅兀术和金将聂儿孛堇(bì jǐn)率领金军,联合伪齐刘豫的军队,约三四十万,号称50万,南下攻宋,向淮南进犯。骑兵自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攻滁州(今安徽滁州),步兵自楚州(今江苏淮安)攻承州(今江苏高邮)。宋高宗虽然梦想求和,但又不得不部署防务。于是一面急忙派出使者魏良臣等向金军求和,一面急令韩世忠筹划防守。韩世忠于十月初四日进驻扬州,立刻进行了军事部署:派部将解元防守承州,抵挡敌人的步兵;他亲自率领骑兵驻屯大仪镇(江苏扬州西70里),迎击金军骑兵。

此时,南宋求和使魏良臣、王绘到金军军中求和,路过韩世忠的防区,他们在席间,正好高宗命令韩世忠撤军防守长江的诏令也到,韩世忠将计就计,故意泄漏给他们,并借之口对兀术说:“有诏移屯守江”,以麻痹金军,然后违背诏令、出其不意,率部进驻大仪镇,并在那里分立5阵,设下20余处埋伏。十月中旬,中计的金军喜出望外,金将聂儿孛堇派别将挞孛也率领前哨铁骑兵直奔扬州,准备袭击宋军。当金军进入宋军埋伏时,宋军听到命令鼓声,齐声杀出,金军才知中计,慌忙逃命。

这一仗,宋军击败金军南侵的前哨部队,俘金将士200多人。同日,韩世忠所遣部将董与金军在大长(今安徽天长)遭遇,打退金军进攻,擒获金兵40余人。次日,金军攻承州,又遭到解元伏兵袭击,擒获金兵148人。双方一日13战,韩世忠及时派兵援助,并率军追至淮河岸边。至此,大仪镇之战取得了胜利,挫败了东路金军的南下企图。金军进犯淮东遭到失败后,兀术和挞懒便率兵10万转攻淮西,又遭岳飞部将牛皋、徐庆的沉重打击;由于连日雨雪,粮道不畅,供给困难等等因素,他们灭宋的计划失败,只有北撤了。从此,韩世忠得“武功第一”称号。

“点评”

韩世忠一生清廉,仗义疏财,历年所得赏赐都分给了部下,田产都分给了他封邑的百姓;他持军威严,能与士卒同甘苦。韩世忠性格耿直,轻财重义,平生战功赫赫,全身刀痕箭疤累累。治军严整,“韩家军”与“岳家军”齐名。特别对兵器设计独具匠心,克敌弓、连锁甲,及骑马跳涧、洞靶射箭的方法都是韩世忠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