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南北朝梁朝名将。汉丞相韦贤的后裔,祖父韦玄隐居在长安南山。伯父韦祖征,宋末为光禄勋。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这时魏将杨灵胤率5万人前来救援。韦睿引淝水灌城,大破魏兵,斩俘万余人。天监五年(公元506年),解钟离(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之围,因功晋爵为侯,任右卫将军。史载韦睿仁民爱物,“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称为“韦虎”,一生廉洁,家无余财。
长辈熏陶,步入仕途
韦睿,作为士族子弟,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学习勤奋,喜爱兵法很有心得,这对他成年后征战沙场储备了谋略能量。韦睿的长辈对待仕途不感兴趣,其祖父韦玄有学识有才能,但厌恶官场,不愿出仕,隐居于南山中,过着清幽厌世的逍遥生活。其父任南朝宋的宁远长史,伯父任南朝宋末光禄勋。长辈对官场的两种不同态度对韦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韦睿既不消极避世,又对官场的倾轧保持高度的警惕,在乱世之中以明达睿智对待残酷的权力争夺和统治者、士大夫之间的激烈厮杀。
南朝宋永光初年,袁岂为雍州刺史,他很欣赏韦睿的才能,邀他出来做官,封为主薄。经交往韦睿知其不能成事,又怕被害,就要求到偏远的义成郡任职,此事果然使他免除了内乱祸害。在南朝宋政权下,韦睿官至齐兴太守,右军将军。
南朝的齐政权代替宋政权后,内乱不止,韦睿想回乡隐居,但又怕不能得脱,于是求为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太守,获准,得以保全身家性命。
公元499~500年,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进逼建邺,抢夺齐政权,众人惶惶,求教于韦睿。他回答说,两人一个无才,一个懦弱,都不足以成事。而暗中却结交雍州刺史萧衍。待萧衍起兵之时,韦睿聚兵000人、战马200匹,乘竹栈赶去增援。萧衍非常高兴,韦睿所出建议,多被采纳。萧衍夺得南朝政权,即位梁武帝,任韦睿为廷尉,封都梁子爵,后迁为豫州刺史,兼领历阳太守。
小岘之战,巧胜一场
在随萧衍起兵争夺南朝政权之前,韦睿多任文吏,但由于他深通兵法,参加了一些战斗后,立即通晓了用兵之理,因此,在为维护南朝梁政权与北方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屡出奇兵,多以巧胜。
公元506年,韦睿奉命督军向北魏军队反击,梁将王超等率军于小岘与北魏军队激战未能获胜。韦睿得知后亲自到阵前视察,与梁军对峙的魏军派出精锐将士数百名在营门之外拉开阵式。韦睿下令向敌人进攻。部下担心地说,“我们轻装而来,应退还阵中,穿戴甲胄之后再战”。韦睿却说:“魏寨若有二千兵马,闭门自守足可以自保。现在无故出数百精锐立于营外,必有其中的缘故,如果我方突然袭击,杀败敌之精锐,敌寨自当拔除”。众将仍有疑惑之心。韦睿说,军令如山,有迟疑者必斩。众将士奋勇冲入敌阵,魏军被突然冲来的未穿盔甲的梁军之凶猛势头吓呆了。梁军疾攻,魏军败退,夜半拔营而去,梁军巧胜一场。
合肥之战,御敌有术
梁右军司马奉命攻合肥,多日不下,韦睿亲自督军,他来到阵前,详细察看地形之后,认为淝水可用。他下令全军分段筑堤垒堰,很快堤成水通。乘舟可直抵合肥城下。韦睿开始攻城,而魏军突然增兵5万支援合肥。敌众己寡,梁将担心不能取胜,建议韦睿请调援军,待援军至再战。韦睿却说,到了敌人城下再要求援兵怎么来得及?再说,我们要求增兵,敌人也可以要求援兵。兵家说:“兵贵用奇,不在众”。韦睿下令,乘敌援兵新到,立足未稳,立即发起进攻。由于梁军攻势凶猛,很快攻下合肥东、西两小城,接着围攻合肥城。敌军多次反击,想破坏梁所修堤堰,全被梁军打退。然后,梁军四面攻打合肥城,终于将城攻破,杀敌万余,获牛羊数万。魏军撤离合肥,解除了对南朝的威胁。
钟离之战,彰显其才
公元503年,北魏发起了兼并南朝的战争。战争的重点集中于南朝梁的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钟离位于淮水南岸,是南朝梁政权的北方前哨重镇。北魏扫清了钟离北部梁军的防守之后,于公元504年开始攻打钟离,是年,因淮水暴涨,北方士兵不适此地环境,只好无功而撤。
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6年)九月,南朝梁武帝知北魏将再攻钟离,命徐州刺史昌义之率000人进驻钟离防守。十月,北魏镇南将军、中山王元英率数10万兵众围攻钟离。钟离告急,十一月梁武帝命右卫将军曹景宗率兵20万进屯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水)以增援钟离。两军呈相持局面。
公元507年春,北魏军队向钟离城发起强攻,元英命平东将军杨大眼率众5万于淮水北接应;命镇东将军萧宝寅率兵在郡阳洲两岸架起桥梁以便接运粮草。北魏军队昼夜攻打钟离。元英命兵士以土填堑,以冲击撞城墙。钟离城危在旦夕。在钟离战役的危急时刻,梁武帝调豫州刺史韦睿支援钟离战役。韦睿接令后立即率兵自合肥北上增援。军至前线,韦睿乘夜色前出曹景宗20里于阵前扎营。魏将元英一觉醒来突见梁军营前移20里而大惊。杨大眼率万余骑兵强攻韦睿新立营寨,被韦睿集中强弩射回,杨大眼负伤败退。曹景宗乘夜派人潜水进入钟离城送信通告援军已到,城内守军意志更坚。
韦睿统筹梁军,城内外各支部队齐心坚战。相持数日,韦睿发现北魏军队已经兵疲师老,成强弩之末,虽然将帅击鼓进兵,但士气显然远不如前。他组织各部将帅协调,约期向北魏军队发起反击。曹景宗攻击邵阳洲北桥、韦睿军攻南桥,梁军乘淮水陡涨之际,用小船载干草并灌入油脂,点燃后推到魏军所建桥边,将桥烧毁。北魏军开始撤退,梁军乘势奋勇追杀,战鼓声、呼号声惊天动地,梁军由韦睿组织的敢死队奋勇当先。北魏军队经数月攻城之战已疲惫不堪,在梁军的凶猛攻势下顿时溃败,士兵争相逃命、自相践踏,被杀、溺死和自踏致死者达10余万人。元英单骑逃走,杨大眼烧营撤退,梁军又乘胜猛追,俘敌数万,获得了钟离之战的全胜。在钟离战役中,韦睿指挥梁军成功地完成了疲敌、攻坚、捕捉战机和统筹协调等工作,因此,获得了战役的全面胜利。
治军有方,以奇胜敌
韦睿虽为统兵重将,但其体质多病文弱,并非走马挺枪之勇夫,而是有胆有谋的统帅。韦睿因读书多知识广而知治军之重要,因此,他强调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广而在于听命。所以,他用兵常以少胜众,以弱击强,在军队的建设上,韦睿主张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在对待士卒上,他善于抚慰和体贴将士,因此深得将士爱戴;在与诸将的交往中,韦睿处事严谨,为人大度,很少树敌,在相互倾轧的权力之争中,韦睿功高而无人忌妒,因此得以保全自身。
在挥师用兵的过程中,韦睿多动脑筋、善出奇兵、广用谋略,身经百战而胜多。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韦睿撤退而足以安全自保;在与敌对峙的情况下,能抓住战机,以奇胜敌。
诸葛遗风,惊叹“神人”
说韦睿形似诸葛亮,可从他“择主、侍君、为将、处事”上窥得端倪。江山风雨、乱世漂萍,南朝政权几度更迭,先有刘宋,再至萧齐,军事政变频繁上演,有识人物争相济世。韦睿经宋齐两朝的动荡,凭着处乱不惊的胆识,多次成功化解危难险急。期间,怀旷世之才的韦睿,全然是韬光养晦,静待明君出世,最终他锁定萧衍这位年轻的刺史。于是,时年59岁的韦睿,毅然伐竹为筏,率军投奔萧衍。此后,韦睿精忠辅佐社稷,屡献奇谋妙计,成为开国元勋;韦睿生来体质虚弱,每逢疆场临阵指挥,他总是儒者衣冠,乘白板小车,手持竹如意,但见轻点慢指间,强虏已灰飞烟灭。韦睿淡泊明志,从不居功自傲,而是甘做人梯,提携晚辈将领;从不追名逐利,而是婉拒赏赐,曾弃钱20万贯。
说韦睿神似诸葛亮,可从他“果敢、奇谋、善战、谨慎”中一睹风采。公元506年,南梁兴兵讨伐北魏,双方僵持于小岘,韦睿在巡察敌情时,敏锐发现战机,他力排众议,果断率军迎面攻击,一举摧毁合肥屏障。而后,他因势利导、围城打援,下令在淝水上游筑坝,调度战舰围攻合肥,终克“淮右襟喉”。由此,世人称其“韦虎”。公元507年,北魏起兵百万南犯,接连攻陷40余城,重兵合围钟离城,韦睿持龙环御刀,奉命前来督师,他率军夜掘壕沟、构筑前沿,让北魏将帅惊叹“神人”,从而动摇了敌方意志;韦睿又结车摆却月阵,强弩击伤北魏先锋,随后水淹敌营、火烧栈桥,顷刻使魏军土崩瓦解,被溺死、被斩杀各10多万,另外被俘5万之众。此战令北魏元气大伤,进而扭转了淮南危局。
“点评”
若问中华历代之名将,谁能传承孔明衣钵?不是姜维,而是韦睿。韦睿系南北朝萧梁名将。韦睿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他很会打仗,善于调查研究;他豁达大度,能团结部属;他作风好,谦虚朴素,廉洁克己,其作风值得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