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约公元前231~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但他不忘刻苦读书,尤其喜欢兵法,胸怀安邦定国之抱负。之后,他成为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熟谙兵法,可谓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少年落魄,立志有为
在淮水边上有一个小县,叫做淮阴。韩信的家乡就在淮阴近郊,韩信身材高大,喜欢武艺,平常身上总是佩着刀剑。他喜欢读书,但大多都是兵书,春秋时吴国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战国时齐国军事家孙膑的《孙膑兵法》,是他最喜爱的兵书,常经反复研读。从以后的战争实践证明,韩信所掌握的正是两部兵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韩信自幼丧父,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唯一的亲人离他而去,心中异常悲恸。因为家中太穷,在母亲去世时连葬礼都无法举行。邻居们出自对韩信这个孤儿的同情,凑钱买了一口薄板棺材把老人装殓了。韩信在城北高坡上选择了一块宽敞的地方,把母亲安葬了。韩信自幼无人管教,被当时人称为“无行”。加之家中贫困,时常遭人白眼,虽然有才能也没有做官的机会。韩信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拮据,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后来,他打听到有一个朋友在下乡县当亭长,韩信就去投奔他。那个朋友当初还很客气,几个月后,亭长的妻子一心想把韩信撵走。韩信一怒之下离开了亭长家,另谋出路去了。
韩信离开亭长家以后,四处漂泊,无以为食,就跑到河边钓鱼。他想把钓到的鱼送往街市换钱来糊口,却很难钓到一条鱼。每天蹲在河边忍饥挨饿,形容憔悴。当时有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看他可怜,就每天给他带些吃的。韩信受到这位老太太的施舍心里十分感动,就对老太太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报答你。”老太太对韩信说道:“我之所以施舍于你,根本没想过让你报答我!”这几句话,说得韩信感愧交集,立志将来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怀大忍之心,受胯下之辱
就说这个韩信从小就不是一般的人。有这么个典故,说韩信受辱于胯下。韩信少年时代就练武,练武之人总是挎个宝剑。有一天走在街上,一个地痞无赖叉着腰挡住了他的去路:你挎着宝剑干什么?你敢杀人吗?你敢杀人你把我的脑袋砍下来。说着就把脑袋伸过去。韩信一想:我砍你脑袋干什么呀?那个时候砍人脑袋也得报官偿命,能够随便杀人吗?那人一看韩信不敢杀,就说:你不敢杀我,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就真的从他的胯下钻过去了。这说明韩信有了不起的大忍之心,他不同于一般常人,后来他才能做那么大的事。
先反秦投楚,后离楚归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反秦战争,使秦始皇创立的王朝摇摇欲坠。19岁的韩信感觉这场起义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他打定主意要投身到这场反秦的战争中去。此时,江南有一支反秦的起义军正向淮阴开来,准备抢渡淮水北上。首领名叫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于是,韩信毅然决然地投奔了这支起义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因涉嫌犯军法即将被处斩,在行刑时已有13人被斩,临到韩信时,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你不是想要天下的吗?为何要斩壮烈之士呢?”夏侯婴感到惊奇,于是就释放了韩信,后来又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韩信对此非常失望。韩信的新职务虽然不能使他满意,但却使他成了丞相萧何的部下。而夏侯婴在法场上释放韩信的事,也很快传到了萧何的耳朵里。
萧何举荐,韩信拜将
萧何与韩信谈过几次话,感到韩信很有军事才能。刘邦率军走到南郑的时候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因受不到汉王刘邦的重用,无奈之下也跑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报告就亲自出去追赶。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也逃跑了。”刘邦非常生气,没有萧何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两天之后,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连忙问道:“你为什么逃跑?”萧何回答道:“我哪敢逃跑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你去追的人是谁?”萧何说:“韩信。”汉王又问:“军官逃跑的有几十人,你没有追;说是去追韩信,你分明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军官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你只想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你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未来如何,就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刘邦说:“我也很想打回东方去,怎么能够待在这个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只要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否则,韩信终究还是会跑掉的。”
刘邦说:“我看在你的份上,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会留下。”刘邦说:“那让他做大将好了。”萧何说:“很好!”于是刘邦就想召韩信来授官。萧何说:“大王现在任命一位大将,好像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走的原因。大王若想授官给他,一定要选择一个好日子,礼仪俱全才可以。”汉王答应了这件事。
众将军听说要任命一位新的大将都很欢喜,以为自己要晋升为大将。等到授官时,大家才知道是韩信,整个军队都无比惊讶。
韩信拜将是因为萧何的极力推荐,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拜将后,韩信立刻向刘邦剖析天下大势,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计划和战略,刘邦非常满意,并依照韩信的计划部署。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被封为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向东与项羽争天下。他利用秦岭栈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略,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之众虚张声势抢修栈道,以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了对楚作战的初步胜利。
平定四国,立为齐王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卬(ánɡ)降汉。韩信连续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难以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提醒刘邦说:“当前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公然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顺水推舟立他为王,使他镇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随即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井陉之战,歼灭赵军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的建议,对楚实施战略包围。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馀,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队,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xínɡ)口进攻赵国。赵王歇与成安君陈馀陈兵20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井陉口是太行隘口之一,赵军据守,以逸待劳,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汉军仅有数万兵力,又千里行军,将士疲乏,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陈余的谋士李左车分析,井陉道路狭窄,车不能并进,骑不能成列,汉军粮秣必在后面,请率兵3万从小路截断汉军粮道,使汉军进不能战,退不能还,荒野无粮,不出十天必败。陈馀则认为韩信兵少,千里来袭,疲惫不堪,理当正面迎击。
韩信探知陈余拒纳李左车建议,即挥军前进,在距井陉口30里处扎营。夜半,传令发兵,先选轻骑000名,每人手持赤旗,从小路依山隐蔽,待机行动。韩信鉴于敌强己弱,所领士卒多未经训练,乃一反常规,派兵万人为前锋,背绵蔓水(今河北境内的绵河)列阵,置军于绝地。赵军见状,以为韩信不知兵事。天明,韩信大张旗鼓率主力向井陉口进发,赵军出壁垒迎击。激战多时,韩信佯败,弃旗鼓奔向背水阵。赵军不知是计,倾其全力出击,争夺旗鼓,追逐汉军。背水为阵的汉军拼死抵抗,依山隐蔽的000名汉军骑兵乘虚驰入赵军壁垒,树起000面赤旗。赵军进攻不能获胜,正欲退兵,望见壁上汉军赤旗,惊慌溃散。汉军乘势两面夹攻,歼灭赵军,追斩陈余于汜水(今河北槐河)上。赵歇逃回信都(今河北邢台),不久被俘。战后,韩信镇抚赵地,招降燕人,南与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战场汉军互相呼应,对楚军侧后形成极大威胁。在此战中,韩信深入险地,背水设阵,一举歼灭赵军,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潍水之战,平定齐地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率军东击齐王田广,以完成对楚军的翼侧迂回,支援成皋战场。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韩信袭破齐军,进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田广败走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向楚求救。项羽派将军龙且率军救援。十一月,楚齐联军20余万与汉军数万对峙于潍水两岸。韩信鉴于敌众己寡,遂令所部乘夜在潍水上游以沙袋垒坝塞流。拂晓,亲率一部兵力渡河进攻,随后又佯败退回西岸。龙且以为汉军怯弱,率军渡河追击。汉军乘其渡河决坝,河水直下,将楚军分割在潍水两岸。汉军乘势迎击西岸楚军,杀龙且。东岸联军见势溃散。汉军乘胜追歼,俘获田广,平定齐地。此役是韩信巧妙利用潍水(今山东潍河)歼灭楚齐联军的一次进攻作战。汉军在北方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直接威胁项羽的统治中心,为转入反攻奠定了基础。
垓下之战,全歼楚军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项羽引军东撤,刘邦率军实施战略追击。同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
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歼,项羽自刎而死。刘邦乘胜追击,很快平定了江南,建立了汉朝一统天下。
“点评”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他是“战必胜,攻必取”。可谓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多多益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为阵”,“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都是他为后世留下的著名军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