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别人的好朋友以及有个好朋友,能使我们的日子过得丰硕充实。可是,友谊不是要有就有的,而必须经过精心栽种和培养。
要成为别人的好朋友,须具备什么条件呢?以下是许多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者从事这方面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1)要腾出一点时间来给朋友。
许多人都说:“我想多交些朋友,就是没有时间。”然而,那些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却腾得出时间去做。可见,要腾出一点时间来给朋友,只需动一动脑筋就能办到。
马嘉丽是一位忙碌的律师,但她巧用心思,跟友人保持联系:跟甲友一同逛街购物,跟乙友打网球,跟丙友一起到一家平素喜欢的馆子去吃午饭。她有一本友谊簿,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她都会从抽屉取出这个簿子,看看有哪些朋友已经一个月没有联络,然后打电话给他们。
把时间留给朋友,家里也许会因你没时间收拾而稍微凌乱了一点,草坪生得过高了些,或者会错过几个电视节目。不过,为了友谊,这些小小的代价何足挂齿?
(2)注意小节。
陪朋友共渡难关固然重要,但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表示关怀的行为,例如打个电话祝贺生日,寄个问候卡并写上“背痛好了没有”几个字,都能加深友谊。
《终生朋友》一书的作者史蒂芬·达克,请人回忆他们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对话。他发现那些最要紧的谈话通常只有两三分钟长。达克说:“能让你的朋友知道你关心他们的,不是谈人生意义的长篇大论,而是诸如‘祝你谋职面谈成功’之类的几句话。”
(3)不要怕露出真我。
有些人拒绝向朋友袒露他们的内心。他们不敢在朋友面前发泄自己的恐惧、失望和消极情绪。可是,不管在哪一段友情中,都有要打开胸怀说真话的时候。
布劳德的女儿艾琳在学校里和另外两个女孩很要好。有一个星期天,这两个朋友结伴出去购物,没有邀请艾琳,使她很伤心。她们二人回来时,艾琳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假装不在乎。可是由于她实在觉得委屈,结果脱口而出,把她的难受心情说了出来。这两个女孩突然明白了她们之间的友情对艾琳多么重要,连忙同声向她道歉。于是,16岁的艾琳便在友谊方面又上了宝贵的一课:必须让别人了解你,别人才会觉得跟你没有距离。
或许你会以为,如果你让朋友看到你的缺点,他们对你的好感就会减少。其实,他们可能反而因此更喜欢你。在友谊刚建时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可以使你更令人喜爱。
戴尔·卡耐基经常说:“每逢有位朋友因为做了某件蠢事或尴尬事而懊悔不已时,我就会把我做过的一件傻事告诉他:有一次我在前往机场途中停车下来寄信,结果将机票也一并投进了邮筒!”
朋友告诉我们并不是只有我们才有弱点时,他们其实是在鼓舞我们。因此,让朋友清楚认识真正的你——不完美的你——是非常重要的。
(4)切勿苛求。
我们跟朋友相交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就会想起一句俗语:“日久生厌”。我们可能开始注意到他们有些行为很令我们生气,例如:“理查总是小题大做”或“米丽莎老是拍别人马屁”。可是我们不应太挑剔:朋友的缺点也许只是乔装了的美德。
70岁的艺术家安妮有一次对朋友说,她有位81岁的朋友老是不认老,爱胡闹,使每个人都感到头疼。安妮回忆说:“我满70岁时,心情恶劣透了,因为我觉得自己已老朽不堪。但我这位老朋友为我开了一个庆祝70岁的生日会,并且在聚会中坚持要大家跳绳、玩跳房子游戏、掷飞碟、到草坪上在洒水器之间奔跑。我们那些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看到我们这样,全都吓坏了,怕我们之中有人会摔断腿或扭伤脚。可是,我一辈子从未那么开心过。”
马萨诸塞州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罗柏·韦斯说:“建立友谊的良方,是大家既要有相同也要有相异之处。大致上气味相投,才会彼此了解;适度的志趣相异,才可互通有无。”
(5)不要斤斤计较。
对于做朋友所应尽的义务,人们往往很执着:上一次电话是谁打给谁的?上一封信是谁写的?如果你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一定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纽约市某旅行社的老板史蒂拉·伍尔芙,借旅行的机会在世界各地结识了几十位朋友。她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她在交友之道上,奉行大仲马对友谊所下的定义:“不念所施,勿忘所得。”
史蒂拉见到朋友有困难,必定全力帮忙。朋友遭到解雇,她就雇用他到她的旅行社里工作。她的单身朋友一叹孤独寂寞,她就替他牵红线。但是,史蒂拉从不把她给别人的恩惠记在心上,倒是常把朋友给她的回报挂在嘴边。
(6)给朋友帮助你的机会。
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但让朋友知道你需要他们也很重要。正如你觉得帮朋友是件乐事一样,你也应该给朋友帮助你的机会。
有一次,布劳德要到另一个镇去采访,但她的汽车却坏了。她的朋友玛丽自告奋勇,愿开将近100公里的车送她去。可是布劳德不想麻烦她,拒绝了。
布劳德挂上电话时,玛丽的声音表明她似乎十分失望。从那时起,她们的友谊冷淡了下来。后来,有一天布劳德打电话给她,说:“我将要去度假,但不知如何处置我的猫。”“让我来照顾它吧。”玛丽热切地自愿帮忙。这一次,布劳德满怀感激地接受了她的好意。此后,她们的友谊加深了。这个经验使布劳德体会到有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如果你想某个人成为你的朋友,请他帮你一个忙就行。”
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人们往往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不会想到别人。尽力摆脱这种情况,并且多多替别人设想,那你将成为一个受人珍重的朋友。